“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还要劳烦书记带我们上山!”
谷雨时节,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浙江省新昌县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何赛丽与原、被告等一行,手脚并用地攀爬着陡峭的山壁。
而这座山,正毗邻着李白笔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也是这次历经海拔数百米的竹山调解之行,最终让一起纠缠数年的自留山权属纠纷案得以化解,让一对表兄弟重拾亲情。
故事得从1982年说起。那年,原告老吕一家分到了一块不到半亩的自留山。随着父母、兄长相继离世,这块自留山便由老吕独自管理,2022年,因104国道改建工程,自留山部分地块被征用,老吕和相邻地块使用人老郭均获得补偿。
然而,老吕认为征收图纸上划定的两家边界与实际不符,怀疑老郭拿走了本该属于他的补偿款1500元,两兄弟的关系也就此闹僵。为此,老吕开始不断地跑村委、找律师,寻求调解无果,最终将老郭告到了法院。
该案承办法官何赛丽拿到案卷后,看着1982年的自留山使用证犯了难。使用证上仅记载“东至相招埋石,西至洪塘茶地,北至坑,南至林灿埋石”的模糊“四至”,无坐标、无图纸。她两次致电双方,老吕坚称“图纸画错了”,老郭则反驳“村里原来就说过是我的地”,村干部比对征收图与使用证后也摇头:“四十多年了,地形都变了,说不清楚。”案件办理在查清事实这一步就陷入了困境。
既然图纸无法还原现场,何赛丽便决定去现场看看。她向村干部表达了这一想法后,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待爬到山顶时,大家都大口喘着气,但相视后又都笑了起来,两位当事人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想不到你这小姑娘还挺厉害,做法官真不容易。”
然而,实地勘验并非一帆风顺。现场已在施工,面对施工破坏的地貌,何赛丽以老吕的口述和村干部的确认为基准,用红绳标记出三面界址,唯独与老郭相邻的侧边界存疑。她尝试调解,老郭却明确表示,若不能明确边界,他不接受调解。
现场调解虽未成功,但下山时,老郭却打开了心扉,向何赛丽抱怨起自己的委屈,称村里原本说好自留山归他,后来又莫名说不是他的,他已在其他地块作了很多妥协,不想再被“和稀泥”了。
为了给双方一个公正的交代,下山后,何赛丽立刻赶往档案馆,找出尘封四十多年的档案。在对比老吕东边和南边邻居的使用证后,却发现无法对应,她不死心,又调出这两户周围邻居的使用证,一边与村干部沟通、询问每户人家具体情况,一边根据多份使用证绘制图纸,并与征收图纸对比。经过多次比对,终于将征收图纸和老郭使用证中的“四至”一一对应。
开庭前,何赛丽将手绘图纸摆在双方面前,老郭愣住:“你为这点地翻这么多旧账?”当看到法官调取的邻居证言和原始登记簿,他沉默片刻后开口:“我信你。”双方终于同意调解,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解决问题。
“背靠背”调解时,老郭摩挲着何赛丽手绘的图纸,感慨道:“没想到,你们法官的工作做得这么细!”仔细比对后,老郭下定决心:“行,法官,就按你画的这个图来。”
在法官见证下,老郭当场向老吕支付了多领取的1500元土地赔偿款,老吕也在撤诉申请书上签了字,持续数年的纠纷就此落幕。调解结束后,老郭哽咽着喊出了一声“小哥”,这声时隔数年的“小哥”也让老吕眼中噙满了泪水,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了老郭的手,几十年的兄弟情最终得以重修旧好。
老吕走出法庭时回头对何赛丽说:“何法官,谢谢你,要不是你坚持,又是爬高山,又是翻档案,事情不会这么轻松解决。”
回想着老吕的话,何赛丽也更加坚定:老百姓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纸判决,更需要被理解、被尊重。法官办案要走进群众,倾听民声,让执法办案的结果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余建华 | 通讯员:包立远
见习编辑:姚瀚 | 联系电话:(010)67550765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