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记者|岳付玉 苏晓梅
税收大数据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更是解码产业动能的“透视镜”。
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税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市制造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速较全市整体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税收增长的核心引擎。税收大数据清晰描绘出一条稳健向上的增长曲线。其中,合成材料制造以112.1%的显著增幅强势领跑;天开高教科创园制造业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7.3%,高教策源与科技成果转化正释放出强劲动能。
制造业动能多维迸发
据天津市财政局数据,上半年全市税收收入899.4亿元,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工业生产保持韧性,带动第二产业税收增长6.4%。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制品等支柱产业税收增幅分别为43.4%、53.3%和20.6%。
天津市税务局提供的天津制造业“成绩单”,则呈现出传统与新兴共舞、多点开花的景象:
传统优势产业根基稳固: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5.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同比增长4.0%,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5.1%,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1.6%。这些产业的稳定表现,构成了天津制造的“压舱石”。
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势强劲: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6.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8.6%,彰显产业升级成效。
在销售过百亿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部分行业增长势头迅猛:合成材料制造同比增长112.1%,遥遥领先;计算机制造同比增长55.0%,表现强劲;电机制造同比增长34.8%,助动车制造同比增长27.6%,紧随其后;环保、邮政、社会公共服务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同比增长18.9%,构成天津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数据背后的“税力量”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天津市税务局以税费征管数字化转型“强基工程”为引领,强化“以数治税”,双管齐下:
一方面,结合天津产业特色,为企业精准“画像”,智能匹配推送适用政策。另一方面,加强政策适用管理与风险预警,以“综合体检”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面对邮轮经济回暖,天津东疆税务分局组建“蓝海先锋”服务队,为蓝海盛(天津)外轮供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海盛)等企业靶向疏堵。通过建立快速响应通道、跨部门协同调研、定制“政策包”,实现出口退税“申报即享、到账提速”,首笔退税仅1个工作日直达企业账户。“服务队解决了大难题!”蓝海盛负责人感慨道,“资金压力缓解,拓展业务更有信心!”
在天开高教科创园,税务部门打造北方首个“智慧微厅”办税云空间,实现“零接触、一站式”智能服务。南开区税务局前置服务,开展创业宣讲与“津税通”云互动;西青区税务局搭建“税企直联群”,形成“税务+园区+企业”高效联动机制,让科创种子在最优税务土壤中茁壮成长。
凭借先进电镀工艺,天津德威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与奔驰等国际车企长期合作。今年,企业投资600万美元建设的泰国保税区电镀生产线即将投产。静海区税务局通过“面对面”政策宣讲助其精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并开展转让定价及境外利润回流专项辅导,规范跨境资金管理。同时组建“税路通”专家团队,提供全税种、全周期涉税服务。依托“政策滴灌”与“问题反馈”双向机制,企业预计节省税收成本近百万元。“税力量”助其扬帆远航。
天津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挖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价值,精算“税费红利账”,细算“发展效应账”,构建“智慧服务网”,筑牢“合规生态圈”,引导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为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