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作者:Pride
编辑:Panda
选题:Mote
一场遗产纠纷,让娃哈哈再次卷入舆论漩涡。
负面舆论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根据蓝鲸新闻的报道,7月14日,娃哈哈在某电商平台的日销量从前一天的“1万至2.5万”区间,下滑至“7500至1万”区间,7月15日则继续下滑至“5000至7500”区间。与此同时,娃哈哈关联直播的数量也在7月15日下滑至91,一个星期前的7月8日,这个数字是371。[1]
图片来源:蓝鲸新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因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在舆论上引起了大量关注,曾带动了娃哈哈流量和销量的双重上涨。飞瓜数据显示,2024年3月2日至3月9日期间,娃哈哈抖音官方账号的粉丝量一度从100万增长至500万。销量方面,以瓶装水为例,2024年娃哈哈瓶装水的市场份额从当年2月的4.17%增长至当年5月的20.04%。[2]
从短期来看,负面舆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娃哈哈“国民品牌”的亲民形象,从而影响娃哈哈的市场份额。从长期来看,娃哈哈难以在产品创新上取得突破的问题,随着流量红利散去,将会再次暴露。
产品创新困难是娃哈哈长期的问题。自2005年推出营养快线之后,娃哈哈已有近20年没有这样的大单品出现。
作为对比,多家曾与娃哈哈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企业,过去二十年都培养出了相应的大单品,或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产品,如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统一的阿萨姆奶茶、康师傅的冰糖雪梨等。
大单品对于饮料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贡献稳定的利润,还在于建立品牌认知。如农夫山泉的天然水大单品,不仅常年占据其营收的核心份额,还建立起了“健康”“天然”的品牌认知;可口可乐的经典红罐可乐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饮料单品之一,早已在消费者心智中成为“可乐”的代名词。
因此大单品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让娃哈哈再次陷入2024年之前多年增长停滞的局面,也会继续削弱娃哈哈的品牌吸引力,难以留住那些因情怀而为娃哈哈买单的消费者。
没有新的大单品出现的同时,维持娃哈哈基本盘的现有大单品,其竞争力也受到潜在威胁。如从去年开始,盼盼、李子园、三只松鼠,以及以娃哈哈前员工为核心团队的宗师傅等品牌,都推出了AD钙奶产品,AD钙奶赛道的竞争逐渐激烈。
这一切都让娃哈哈回归正常的经营、聚焦于产品创新显得更加紧迫。
上一款大单品,在2005年
2000年左右,娃哈哈开始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003年,娃哈哈的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3]。
娃哈哈这一时期的快速增长,与其1996年推出的AD钙奶和纯净水的热销密切相关。其中,AD钙奶推出第一年便生产10.7亿瓶,产值达到6.85亿元。[4]
AD钙奶图片来源:娃哈哈
而后便是2005年推出的果汁乳饮料营养快线。
图片来源:娃哈哈果汁牛奶饮品的市场需求,在营养快线推出前已经得到了验证。2003年,小洋人推出果汁乳饮料“妙恋”,上市后很快在货架上占有一席之地。
小洋人妙恋图片来源:小洋人
营养快线则在小洋人妙恋的基础上,更多地强化了产品与早餐场景的关联。
2005年正值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期,社会节奏加快,中国消费者吃早餐难以兼顾营养和效率的痛点开始显现。
因此,2005年娃哈哈在电视投放的营养快线广告中,提出了“早餐喝一瓶,精神一上午” 的广告语。
营养快线早期广告
图片来源:哔哩哔哩@相信品牌的力量
此外,牛奶和水果是国民认知中“健康”“营养”的代表,这让牛奶与果汁的组合形成了优势。而娃哈哈在广告中突出的“一瓶满足15种营养素”,则强化了其营养丰富的卖点。
上市首年,营养快线就收获了接近8亿元的销售额。[5]此后几年,营养快线继续快速增长。2013年,营养快线的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6]
营养快线这一大单品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娃哈哈集团的进一步增长。2013年,娃哈哈的营收达到企业历史最高的782.79亿元,营养快线占比约四分之一。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娃哈哈排名第19位,是排名最高的以饮料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离开“主舞台”的12年
营养快线推出后,娃哈哈也曾不断创新,试图找到新的大单品。
2006年,娃哈哈推出非常咖啡可乐。2006年7月至9月,该产品的月均发货量超过500万箱。[7]
非常咖啡可乐图片来源:娃哈哈
但是在初期的热销之后,非常咖啡可乐渐渐淡出市场。《企业管理》杂志曾指出,非常咖啡可乐在定位上暴露出目标市场模糊的问题。咖啡与可乐两个品类,分别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背后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这决定了在当时,既喜欢喝可乐又喜欢喝咖啡的人群非常小众。[7]
与非常咖啡可乐命运类似的还有2008年娃哈哈推出的啤儿茶爽。
啤儿茶爽是一款融合了啤酒风味和茶风味的无酒精饮料,主打开会、开车、上课等非饮酒场合。然而啤儿茶爽也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二合一的啤儿茶爽,既淡化了啤酒的味道,又缺斤少两了茶的浓郁,一头都没占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德昌曾这样点评。[8]
啤儿茶爽推出后,其广告一度占据各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然而热度很快退去,2010年4月,啤儿茶爽停产。[8]
啤儿茶爽图片来源:娃哈哈
此外,娃哈哈也曾跟随市场新兴的热销产品推新,但是都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2008年,农夫山泉推出主打富含维C的复合果汁饮料水溶C100,声称“一瓶等于五个半柠檬”。2009年,娃哈哈推出了对标水溶C100 的Hello-C。这款产品同样采用柠檬风味,并强调补充维生素C。
水溶C100(左)和Hello- C(右)
图片来源:农夫山泉、娃哈哈
Hello-C的开局不错,上市首月销售额就接近3亿元,前4个月销售额达到15亿元。[9]但缺少差异化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这导致Hello-C没能维持住其市场热度,很快便从终端消失。
此后,娃哈哈也多次采取跟随市场热销产品推新的策略。较典型的产品包括2013年跟随秋林格瓦斯推出的娃哈哈格瓦斯,和2023年跟随柚香谷宋柚汁(当时名为“双柚汁”)推出的双柚汁。
娃哈哈格瓦斯图片来源:娃哈哈
2024年3月,柚香谷创始人宋伟在柚香谷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旗帜鲜明反对给娃哈哈 “造神”》一文,则指出“娃哈哈看到了这块大蛋糕,就对双柚汁进行抄袭模仿”,使娃哈哈一度陷入抄袭风波。[10]
从非常咖啡可乐到啤儿茶爽,再到格瓦斯,娃哈哈在2005年至2013年期间推出的新品虽然生命周期较短,但不乏市场关注度。而在分水岭一般的2013年之后,营养快线的规模开始萎缩,娃哈哈的新品也距离主舞台越来越远。
以健康饮品的布局为例,娃哈哈关注到了2010年之后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愈发强烈的趋势,并推出多款功能性产品,但并没有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2019年,娃哈哈曾推出一款名为“妙眠”的酸奶产品,从该产品“帮10亿国人睡个好觉”的标语可知,其针对的是消费者睡眠方面的痛点。[11]
妙眠酸奶图片来源:娃哈哈
不过娃哈哈天猫旗舰店的客服2020年接受采访时就曾透露,妙眠已经从娃哈哈的官网下架,此时距离妙眠上市不到一年。[12]而目前在电商平台上,也已搜索不到这款产品。
没能为消费者开创合适的饮用场景,或许是妙眠折戟的重要原因。妙眠酸奶上市时定价达到399元30瓶,平均每瓶13.3元。作为饮品,这一定价高于市场多数产品,定位保健品,又没有获得保健食品备案。
不仅如此,妙眠还遭到了虚假宣传等质疑。事实上,娃哈哈因功能性而遭到质疑的产品不止妙眠。2018年娃哈哈推出的“纤细佳人藜麦奶昔”,就曾因为涉嫌虚假宣传减肥功效而遭到投诉。[11]
而这一时期,元气森林气泡水、好望水望山楂等新兴产品,都通过切入运动、餐饮等消费者日常生活场景,让主打健康的饮品在市场普及。
近些年,娃哈哈也跟随市场趋势,在热门品类下推出产品。比如2018年,娃哈哈推出了无糖茶产品“安化黑茶”,2023年,娃哈哈又推出了一款叫“电解质饮品”的电解质饮料。
电解质饮品(左)和安化黑茶(右)图片来源:娃哈哈
但是这几款产品与竞品相比并没有打出差异化,娃哈哈也没有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新兴品类下产品的推广上。而此时,娃哈哈面对的是一个新兴品牌群起的竞争格局。在激烈的竞争中,每一步的落后都会被进一步放大。
娃哈哈需要胜仗
娃哈哈已经很久没有令内部振奋的产品胜仗了。
这场长期的“失利”,有人的原因。此前接受采访时,宗庆后曾表示“公司有人在做市场调研,但最终决策还是靠我的直觉”。[13]凭借直觉做决策的方式,让娃哈哈在供不应求的时代,可以更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的需求细化,娃哈哈越来越难以跟上消费者真正的需求。
也有制度的原因。联销体模式让娃哈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庞大的销售网络,这是娃哈哈在早期成功的关键。但联销体的模式,也有对市场反馈慢的弊端,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娃哈哈对市场真实需求的即时感知。[14]
最近的财产纠纷,叠加娃哈哈集团复杂的股权结构、与宏胜集团错综复杂的关系,都让娃哈哈过多地陷入内耗,反而无法聚焦于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而娃哈哈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回归产品,让产品实现创新。
参考来源:
[1] 孙煜,宗馥莉陷百亿遗产之争,娃哈哈销量再现波动,今年来陆续关停多家工厂,2025年7月,蓝鲸新闻
[2] 赵晓娟、牙韩翔,娃哈哈试水自有品牌透露出什么信号?,2025年5月,界面新闻
[3] 2003年娃哈哈实现销售超100亿元,2009年9月,中国经济网
[4] 87年AD钙奶正式开售!它年销30亿,卖了21年,背后初心可见!,2017年9月,中国食品报
[5]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逝世,2024年2月,中国证券报
[6] 中国饮料品牌:娃哈哈的青春悸动,2019年5月,经济观察报
[7] 曲扬,李飞霞,孙国辉.咖啡可乐的定位迷失[J].企业管理,2008(09):38-41.
[8] 啤儿茶爽雷人广告惹争议 消费者:广告存误导歧视,2009年6月,中国新闻网
[9] 朱丹蓬,刺柠吉:王老吉再造一个大单品!,2025年3月,糖酒快讯
[10] 宋伟,旗帜鲜明反对给娃哈哈“造神”,2024年3月,柚香谷微信公众号
[11] 赵一苇,宗庆后直播背后的娃哈哈“中年危机”,2021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
[12] 王子扬,娃哈哈妙眠酸奶饮品调查:层级营销疑传销,2020年7月,新京报
[13] 宗庆后:不做长远规划,2024年2月,哈佛商业评论
[14] 叶心冉,娃哈哈终端缺货的背后,2024年7月,经济观察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上一篇:张帅组合华盛顿站双打夺冠
下一篇:“国补”来了!690亿元资金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