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炎炎夏日,山东文登大水泊镇的乡野间郁郁葱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漫步绿色海洋,以田野调查、环保实践的方式,力图了解乡村、改善乡村。摄 记者 和冠欣
盛夏七月,阳光火辣辣地泼洒在山东半岛东侧的丘陵地带,在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郁郁葱葱的庄稼和各色植被为大地披上一层绿油油的毯子,上百个小山村不规则地分布在山野间,如同点缀在绿毯之上的宝石。
这个暑假,一群身穿白色上衣的少年,日夜在这片美丽乡野之间奔走,从学校到村庄,从教室到农田,从报告厅到村委会,从计算机房到老乡家里……处处都是他们轻快的脚步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笑声。他们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航人才计划”大水泊镇乡村振兴之实践育人暨青少年科创赋能项目的团队成员。
位于大水泊镇的威海紫光实验学校计算机教室内,北航学生正在教当地中学生学习三维作品设计制作。
北航师生在乡间小路、田间地头安置手绘的环保标识木牌,提醒村民养成环保习惯,改善乡村自然环境。
师生们举办的乡村留守儿童文化课堂上,北航学生许天宇正在教小朋友们做小手工。
这一项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联合推动,来自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多名老师,以及北航老教授报告团代表、北航青岛研究院代表等组成高校导师团,带领33名大学生组成社会实践队,深入当地乡村及学校进行社会实践、田野调查和授课交流,以优质高校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分为两个板块同步展开。其中第一板块以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文登大水泊镇远山泊书院和大学生实践队为主体,围绕当地“空心村”问题治理展开田野调查,并开展多项主题活动。第二板块以北航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大学生实践队为主体,通过“教授-大学生-中学生”三级联动形式,面向乡村学生开展授课与交流,推动高校科教资源下沉,激发青少年科创潜能,服务乡村振兴。
位于大水泊镇岐阳村的远山泊书院,是北航师生多年扎根乡村研究实践的项目成果,现在成了师生们社会实践的重要“根据地”。
同学们在乡村调研的路上边走边交流各自的收获,充实满足的笑容洋溢在他们脸上。
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为当地村民准备了一场“乡村新希望消夏联欢会”,用精彩的节目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同学们走进大水泊镇岐阳村进行入户调查,与77岁的村民于大爷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农村“空心化”现象及背后原因。
五天的活动充实而又丰富——报告厅里,孩子们听取了北航专家教授在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中国航空航天发展与科学家精神》主题讲座讲述了航空航天领域杰出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乡村振兴何为》主题讲座深入分析了中国乡村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历史脉络,以及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和AI一起走向未来》主题讲座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课堂上,北航学生带领当地中学生以分组创意实践的形式,学习AI辅助设计芯片、集成电路、光刻机、三维作品设计等知识,并参与成果输出,培养工程思维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村落间,师生们一起展开多日的田野调查、入户访谈,并进行留守儿童乡土文化与科普教育,以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等,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认识、探索和解决乡村问题,建立参与乡村建设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参加实践的北航学生许天宇表示,大学生只有迈入田野,才能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脉动,立志为乡村文化的存续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象牙塔到美丽乡村,大学生们汲取着知识的力量,用青春建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梦想!(记者 和冠欣)
下一篇:三门峡再次进入“炙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