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易县:扩面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本报讯(记者寇国莹、徐华 见习记者李靖恬)“幸亏转移得早,昨天雨一停,我们就回家清理院子了。”7月26日下午,易县易州镇西庄村村民张文霞望着整洁的小院松了口气。她说,24日22时许,村外的排水渠溢水,湍急的水流倒灌进院子,村干部赶紧将他们以及周边的8名村民安全转移到村委会办公室避险,安全度过了一晚。
“西庄村位于城区西部,不属于山洪和地质灾害受威胁区域,我们根据汛情发展实际,适时启动扩面转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易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谢安达介绍,7月24日22时开始,该县启动首批扩面转移,202户448人被转移至安全地带,并得到妥善安置。
谢安达介绍,该县按照提前预警、科学规划、分类实施、全程保障的原则,果断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分三批转移群众1284户2971人,其中两次扩面转移群众800户1722人。
7月25日早晨,仅用60分钟,易县塘湖镇西柳泉村的15名村民便被安全转移。“在汛期来临之前,我们就做好了相关应急预案。”西柳泉村党支部书记许安说,由于村庄地势低洼,加上上游来水,村里遭遇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洪水冲击,但因转移及时、保障得力,群众无一伤亡、村里损失较小。
为确保群众转移安全、生活有靠,该县提前确定转移路线,并预先准备好集中安置点525处,配备床铺、饮用水、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医疗保障用品,确保被转移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易县采用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方式,建立分类转移人员名单。此次强降雨,易县按照保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1号令要求,立即转移中高风险区受威胁群众,并结合降雨趋势,又继续进行了扩面转移。
易县构建网格化转移体系,组织县级领导下沉包联指导,乡镇党员干部、村干部成立应急小分队,挨家挨户敲门动员,确保有序转移安置。同时,采取电话回访等方式,逐户确认信息,建立动态台账,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上一篇:沧州四十多家临港企业用上淡化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