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直新闻)
7月26日,岛内“大罢免”第一轮投票,结果无一成功。不仅针对24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均已以失败告终,连因助理风波早已被停职的新竹市市长高虹安,拿到的不同意票都远高于同意票。这场民进党从去年两项选举结束就开始酝酿的“翻身大计”,以大失败告终。虽然8月23日还会迎来第二轮7位民意代表罢免投票,但民进党及赖清德的盘算已基本落空。
因为岛内民意代表任期内只可以被罢免投票一次,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遭受罢免无妄之灾的蓝营民代可以获得两年的“保护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岛内政治纷争可以就此消弭。恰恰相反,新的冲突和对抗还等着他们去解决。在罢免投票直播的评论区,岛内网友除了关注罢免结果,更关心的还有美国对中国台湾地区未定的关税问题。这些民生议题都将加剧岛内政治内耗。
岛内所谓“罢免”,原本是用以监督那些不适任的公职人员,但在当前岛内政治对立的语境里,却成为了攻击不同意见者的工具——因为没有选赢,就利用比选举门槛更低的“罢免”这一漏洞试图拉不同阵营的人下马,这显而易见不是出于公义,而是“输不起”。这也凸显出岛内所谓的“民主”,早已经脱序成为存粹的民粹政治。
这次“罢免”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已经掌握行政资源的民进党全面掌握立法机构,是一场非常荒谬的行动,毫无正当性可言。即便绿营内部,也有很多不同声音,尤其和赖清德不同“派系”,参与并不积极。因为正当性不足,无论“罢团”的宣讲以及行为,赖清德自己亲自下场的所谓“分裂十讲”(蒋万安语),都发生了大量的翻车现象,赖清德的表现也让其个人偏执狭隘,毫无器量的特性暴露无遗。
岛内因为政治对立严重,选举早已变成“负面选举”,候选人很少去将自己的民生政策,而更多的是攻击对手的私德,抓住对方的负面新闻,相互比“泼脏水”。这次“大罢免”则更是赤裸裸的“仇恨动员”,为了把民众动员出来参与投票,无所不用其极地放大对手的仇恨值,大肆造谣与猎巫更是司空见惯。以罢免说明会为例,那些“罢免”领衔人根本说不出罢免的理由,除了情绪勒索,就放大“仇陆”情绪。在这样的情绪裹挟下,罢免这段期间里,岛内街头冲突不断,不同意见者势如水火。
虽然过去岛内也是“选举政治”,但很多人选举后会恢复到平常生活,平时也会刻意避免讨论政治,以免产生争执。但这次“大罢免”,政治分歧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随机猎巫”,只是因为在街头自拍,或者口音问题,都会被所谓“青鸟”(赖清德年轻支持者的称呼)当街审问。最近已退休的岛内名嘴刘宝杰也忍不住爆料,连他在街头拍照的时候也被“青鸟”质问,他感叹台湾怎么变成这样。
与过去岛内的街头运动多由知识分子、学生群体主导不一样,这次“罢免”运动的领衔人以一些过气“网红”为主,他们本身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和文化底蕴,个人过往经历也可谓劣迹斑斑。所以当他们站在街头大声喧哗的时候,岛内民众很难认同。但这些“罢团”的领衔人却让这场运动变成类似传销的活动,被卷入其中的人不敢有异议。投票前夕,他们推出所谓“百工百业挺罢免”的活动,让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出来表态支持“罢免”。而“罢免”的结果也暴露出这些所谓“成功人士”的水准与认知。
而这次“罢免”失败,也不代表这些人会退出政治,相反,因为失败,绿营内部的清算和纠责马上会开始。极端派的声音依旧占据主导,他们会骂那些温和派配合度不高,而不会反省自身是否该发动这次“罢免”。而明年的“九合一”选举,相信“罢团”中积极分子会与民进党现有的政治势力产生更加激烈的争权夺利。对赖清德而言,他以少数民意对抗台湾主流民意,未来,他可能还会以民进党内少数派对抗民进党本身。
当然,这次“罢免”的失败,赖清德可能并不会认账。实际上,在“罢免”期间,民进党党团召集人柯建铭就放话,将以会以司法去对付蓝白阵营的民代和非绿媒体。而这一年中,民进党确实滥用司法手段清算对手。所以对岛内来说,这场“罢免”赖清德和民进党虽然以惨败告终,但谁知道,他们还会在什么地方再放一把火。
作者丨许亿
排版丨盘思仪
编辑丨王思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