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北京会议分论坛进行主题演讲“在呼吸科治疗的慢性病中,现在哮喘的治疗是最有效的之一。”7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北京会议之守护肺健康分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教授表示,哮喘治疗目标已从单纯的症状控制提升到临床治愈,但是不代表什么药都不用吃了。
在全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哮喘的患病率排在第一位,而在中国排在首位的是慢阻肺,哮喘位于第二。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哮喘在几千年的医学记载中都有迹可循。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哮喘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及生物制剂的问世,使得哮喘诊疗进入到全新的时代,治疗效果得到质的飞跃。
孙永昌提出哮喘临床治愈的四个“0”目标:无明显症状、无哮喘发作、肺功能基本正常、无需口服激素。“这一目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多种生物制剂已展现出可观的临床治愈比例,如奥马珠单抗、美泊利珠单抗、本瑞利珠单抗、度普利尤单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然而,目前我国生物制剂的使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的生物制剂使用比例偏低。”孙永昌表示,从长远来看,生物制剂能有效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急诊和住院的次数,从整体医疗费用考量是划算的。他期待,更多有效的生物制剂能尽快纳入医保,惠及更多患者。
此外,哮喘治疗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众多针对不同细胞因子和通路的靶点药物正在研发中,新的生物制剂也将陆续进入临床。随着科学的进步,哮喘管理从控制到治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哮喘临床治愈的目标,需要医者、患者、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孙永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