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7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加强全球卫生治理 共同促进全民健康覆盖”分论坛上,来自多国卫生部门负责人、卫生健康领域专家等,就如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与会嘉宾分享了多元视角与实践经验。巴基斯坦联邦政府卫生部长卡马尔结合本国实践表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需双管齐下,首要任务是确保充足、可及的医疗设施供给;其次必须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尤其要在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中大力普及预防理念。
柬埔寨卫生部国务秘书约桑巴提出衡量全面健康覆盖进展的三个关键指标,分别是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服务可及性以及完善的分级诊疗机制。
“在全民健康覆盖还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之前,更应聚焦公共卫生体系的现存短板。”世界卫生峰会首席执行官卡斯滕·席克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资金支持,特别是提升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能力;第二,在政府、社会组织和私营企业的医疗合作中,必须优先保障医疗服务的公平性,避免资源分配不均;第三,改革全球健康治理结构,更充分地融入全球南方国家声音与决策权,确保治理体系的包容性。
针对全球南方国家推进全面健康覆盖面临的挑战,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总部首席科学家葆拉表示,在全球多重危机交织的背景下,多边合作的重要性空前凸显。虽然全球创新医疗技术正为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脆弱人群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也限制这些技术的公平获取与可及性,亟需通过更多的国际合作来解决。
Resolve to Save Lives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主任费和平展望了技术与模式创新的潜力。他认为,新技术的应用能有效“赋能”全球卫生工作者,通过远程医疗等模式,为偏远地区的基层卫生机构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克服地理障碍,提升服务覆盖范围。(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孙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