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转自: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分院院长
刚刚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抓手。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建立完善“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实施体系。
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更新的部署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了《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提出了编制城市更新规划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细化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成果要求。《导则》全面贯彻落实两办文件精神要求,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需求,梳理和吸收了各地开展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有益经验,并将这些实践经验和探索成果上升为工作导引。《导则》的发布将为各地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导则》通过分层级的规划编制实施体系,实现城市更新目标、任务、要素的在不同尺度下的传导和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结合城市体检,立足城市整体发展,统筹各类存量资源,综合评估更新潜力,提出城市更新重点任务,统筹划定城市更新片区,建立项目库;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强化精细化设计引导,做好存量资源统筹利用和运营策划,明确片区更新的综合实施要求;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方案强化实施导向、策划先行,明确项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资金测算等实施要求。如何理解运用好《导则》,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理念认识上要把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动态性、互动性和过程性,从蓝图规划转向行动规划。《导则》明确了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的期限结合实际确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既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五年规划任务和重大工程相衔接,也要符合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实施和现实发展动态变化的实际需求,要注重上下联动、刚性弹性结合,根据实际需求和实施条件有序安排、动态更新有关任务和计划,全过程支撑、各要素保障城市更新项目实施。
其次,技术逻辑上要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城市体检精准发现问题需求。《导则》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城市更新重点任务。要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将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工作重点。因此,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要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用好城市体检提出的问题清单和整治建议清单,从老百姓“住房、养老、就业、入学、就医”等切身问题出发,为民解忧,问需于民,立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需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让城市更有温度,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第三,工作重点上要关注存量资源挖潜,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导则》指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挥城市更新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作用,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因此,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要科学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统筹谋划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发展工程,在保障安全底线、改善民生福祉的基础上,还要特别关注二三产业、历史文化、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等各类存量资源,加强价值挖掘,开展潜力评价,通过文化传承、智慧赋能、空间营造、功能混合、开放共享、场景塑造等手段,加强政策机制支持,推动存量资源潜力转化升值,支撑城市功能提升与产业转型,激发和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动力。
第四,落地操作上要聚焦更新片区和项目,确保规划有抓手可实施。按照《导则》要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编制实施体系应上下贯穿,城市更新片区和项目库是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实施的内容重点。城市更新规划时效性强,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规划期内真正有实施条件和需求的重点片区和项目。划定城市更新片区,要以城市体检为基础,优先选择空间有条件、资源有价值、主体有意愿、市场有需求的片区,结合轻重缓急确定更新时序安排。谋划和筛选城市更新项目,要坚持上下联动,系统谋划和地方意愿相结合,明确项目入库、出库管理规则,实施常态化管理和动态化维护,切实发挥项目牵引作用,确保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发展差异大,城市规模等级和发展阶段千差万别,在实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问题、短板和采取的措施、路径也各有不同。各地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不仅要领会落实《导则》相关要求,更要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技术方法、内容和实施路径,以形成凸显区域特色、匹配城市需求、实用好用的更新规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