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转自:人民政协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守淮阴的伪军第二十八师却在师长潘干臣的指挥下拒绝向人民投降。
为了将苏北、苏中、淮北、淮南根据地连成一片,新四军第三师决定攻打淮阴城。新四军第三师特务团七连担任主攻连,徐佳标任班长的五班是尖刀班。在攻城前,尖刀班的战士做好了英勇献身的准备,纷纷留下家庭的详细地址交给连队,党员也向组织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9月6日,淮阴城的战斗打响。徐佳标肩背步枪,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城墙的云梯,把红旗插到了敌人的城墙上。面对趁机反扑的伪军,徐佳标击毙了3个敌人,然而,敌人越来越多,他头部负伤,接着胸部中弹倒下。在激烈的城墙争夺战中,徐佳标被一阵机枪声惊醒,发现城墙右边暗堡的敌人正在疯狂扫射,封锁护城河上的桥梁。面对突发情况,身负重伤的徐佳标毅然拖着断腿,拼命向暗堡挪去,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猛然跃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徐佳标牺牲时年仅19岁。
战友们目睹了徐佳标的英雄壮举,高呼“为英雄报仇!”“冲啊!”攻上了城头,击毙了负隅顽抗的伪师长潘干臣,全歼伪军8000多人。
徐佳标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灌云县一户贫苦农家。12岁给地主家放牛抵债。1942年,徐佳标的父亲被日军抓去修炮楼,因饥饿劳累摔倒被活活打死。为了活命,母亲带着徐佳标连夜出逃,一路乞讨投奔新四军,徐佳标从此走进抗日的队伍。在新四军,徐佳标很快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他练射击、练投弹,为战场杀敌做准备。1945年4月24日,新四军第三师发起阜宁战役,徐佳标一人夺得两挺机枪,被授予“阜宁战斗英雄”称号。5月,徐佳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佳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第一位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为了表彰他的英雄壮举,新四军第三师党委批准,追授徐佳标烈士“淮阴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徐佳标所在的七连五班被命名为“徐佳标班”,当地政府也将淮阴南门命名为“佳标门”。
2020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徐佳标列入其中。
作者:仲合
文字编辑:杨智嘉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