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题:流动中国彰显经济发展活力——透视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运行数据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王聿昊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承载着人员和货物流动的重任。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今年上半年行业经济数据,“海陆空”行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暑运以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内,旅客熙熙攘攘,不少旅客“全家出动”,前往成都、昆明、新加坡等海内外热门目的地旅行。
“今年以来,驻场航空公司不断新增国内外航线,旅客吞吐量不断提升。”首都机场航空业务部航空发展主管石萌萌介绍,上半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417万人次,同比增长4.5%。
人员出行持续旺盛。上半年,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为337.6亿人次,同比增长4.2%。其中,民航全行业客运量为3.7亿人次,同比增长6%;国际航线客运量同比增长28.5%,实现快速增长。
沿着京沪高铁一路向南,安徽蚌埠南站全力以赴应对暑运大客流。
蚌埠南站党支部书记曹怀宾表示,以大学生、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旅行团体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热门目的地主要为北京、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我们在蚌埠南站为研学团体开辟专属候车休息区,在安检、候车、乘车全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学生出行安全。”曹怀宾说。
上半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历史同期新高。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183列,同比增长7.5%,其中,5月1日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东海之滨,宁波舟山港“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区日前正式启用6至10号泊位。至此,宁波舟山港对外启用的集装箱泊位数已超40个。
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21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9.8%,这座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现代化港口作业量稳中有进。
物流模式不断创新、多式联运新线持续开辟、智慧绿色码头稳步推进……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陶成波表示,将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积极参与构建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发展。
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增长,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上半年,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5%和1.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箱,同比增长6.9%,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4%和8.9%。
畅通经济发展循环,“大动脉”的持续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历时3年建设、概算投资56亿元,全长57公里的乌玛高速公路惠农(蒙宁界)至石嘴山段日前建成通车。
“乌玛高速公路惠农至石嘴山段建成通车,打通了乌玛高速公路蒙宁省际瓶颈路段,促进乌玛高速公路与京藏高速公路共同形成贯穿宁夏、连通蒙甘的双通道,将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宁夏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处长李罡说。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474亿元,其中公路完成投资11291亿元。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维持高位,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畅通。
“运输生产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增长,营业性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均保持增长态势,增速均在4%左右。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二季度增速较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表示,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体现“稳”的特点,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吻合,流动中国充分彰显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