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近期
我国南方个别城市
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
引发广泛关注
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
据央视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7月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该病毒由蚊虫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关节疼痛和长期疲乏,约40%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残疾,极少数情况下可致命。
截至7月25日19时
广东省佛山市已累计报告
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4000例
需要警惕的是
疫情已出现外溢
澳门已报告
接获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均有佛山旅居史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为何此次病毒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向记者解释称。
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张文宏表示,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蚊虫活动频繁
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等
蚊媒传染病高发期
这几种传染病各自有什么症状?
主要通过哪种蚊子进行传播?
一起来了解下吧
登革热:
通过伊蚊叮咬登革病毒感染者后,再叮咬健康人进行传播。典型症状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多数病例病情较轻。
基孔肯雅热:
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与登革热不同,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寨卡病毒病:
是由寨卡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
夏季出游
防蚊措施不可松懈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
都是经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预防蚊虫传播的疾病
关键在于
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
01
旅途防护:
东南亚、南美、非洲等热带地区
是蚊媒疾病高发区
出行前注意
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等蚊媒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含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
出行时注意
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清理居住地室内外(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要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并依照说明重复使用驱蚊剂。商务活动尽量安排在空调室内,减少野外考察。
归来后注意
14天内留意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说明旅行史和暴露史。
02
出现症状别拖延,及时就医早治疗
市民朋友如果有出现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热或登革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
蚊子会从这些地方“养”出来!
伊蚊依靠积水繁殖后代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
没有蚊虫就没有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让我们一起
翻盆倒罐清积水
那么
蚊子是否有活动高峰期?
目前人们用了哪些招?
为减少蚊虫孳生隐患,连日来佛山市顺德北滘、陈村多村居委会陆续在网上发出倡议,要求全体村民在下午6点一起在家中点燃蚊香。
为何要一起点蚊香?
且要在下午6点左右的时段?
佛山市顺德区疾控工作组相关人员表示,傍晚多是蚊子交配时间段,蚊子会集中出现,如果大家一起点蚊香,则可以把蚊子赶出去,再配合外围的蚊虫消杀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蚊子“赶尽杀绝”,通过内外“组合拳”,提升灭蚊效果。
一般而言,不同蚊子“轮班”时间不同,但目前传染病风险最高的伊蚊,其活动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晨日出前1—2小时和傍晚日落前2—3小时,日落前叮咬吸血的活动比日出前更为频繁,如果在这个时间段点蚊香,可以减少自己被伊蚊叮咬的风险。
禧宝提醒大家
近期全国多地降雨频繁
雨后记得仔细检查
家里家外的积水点
全面清除卫生死角
减少蚊虫孳生地
就可以从源头控制蚊虫
同时,野外游玩时
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
减少皮肤裸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