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袁兰兰是一名连续创业者。
2017年,她和团队带着实验室的成果和行业初步积累来到龙岗,创办了深圳御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彼时,全球热固液晶薄膜技术被国外垄断达40年,市场价格高企,每平方米8000至30000元的价格,将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
落地龙岗后,当地政府给予了御光新材料空间、政策等全方位支持,袁兰兰团队就一头扎进技术攻坚,最终实现国产化突破,价格也降至大众能够接受的水平。
“御光的发展得益于龙岗的政策支持,从研发补贴到上市辅导,区政府的‘精准滴灌’助力我们攻克恒温材料等核心技术。”袁兰兰谈到。
7月25日,龙岗区企业服务大会现场,袁兰兰的故事并非孤例,本届大会邀请了10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在工业百强区榜首连续坐镇七年的龙岗,以一场深刻的政务服务变革回应着数十万家市场主体的期待。
会上,龙岗区企业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冯铁军向企业家代表述职汇报了过去一年服务企业的举措和成效;龙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黄锐意述职汇报了龙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履行监督协调职能,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的举措和成效。
“述职”的核心是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营商环境,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保障,着力解决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政府不再以“管理者”姿态居高临下,而是以“战略合伙人”身份主动汇报工作成效。述职行为本身传递出政府服务企业是职责,而非恩赐的价值观,将企业置于区域发展的核心位置。
公开述职也相当于对企业的“服务承诺验收”,用具体数据接受企业评价,倒逼政府部门提升服务效能。投诉监督中心公布投诉量“逐季下降”,更直接证明服务改进效果。
年度答卷:全周期服务为企业成长“护航添力”
龙岗区委书记余锡权在会上谈到,“有的企业反映,问题之所以得不到解决,是因为没有渠道向政府反馈求助,有问题不知道该找哪个单位,找到对口的单位也很难传达到主要负责同志那里去。因此,去年我们专门成立了区企业服务中心,统筹整合全区涉企服务职能。”
企服中心主任冯铁军在大会上向企业家代表汇报:从数据中管中窥豹,一年来,区政府相关干部走访服务企业2.6万家次,协调解决问题2389个;“龙i企”平台上半年接收诉求838条,办成率高达95%。
与此同时,全区举办智慧水务、智能建筑、AI+教育等多场大型场景对接活动,累计参加企业超过1.5万家次,促成200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金额超20亿元。
“厚土新芽”专班化身“创业月嫂”,重点服务新注册企业和区内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提供场地匹配、办理手续一站式服务,已组建72个“新芽”服务组,协助企业解决问题300余项;针对快速成长的“潜质企业”,“培土倍增”计划梳理科技投入等核心要素,制定“一企一策”成长路径。
资源赋能同样亮眼,龙岗区全区挖掘场景机会459个,举办场景对接活动492场,成立人工智能等8支基金,总规模204亿元;协助21家企业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2.85亿元;开展“园区贷”“种子贷”“信易贷”,其中“信易贷”投放总额17.8亿元。
冯铁军举例,芯天下公司申请中长期国债,时间紧、材料不全,企服中心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班,制定工作事项表单逐一推进,终于在申报最后一天得到了项目成功通过审批的好消息。
出海是如今企业拓展新业务空间的有效手段,为此,龙岗全力打造“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的“出海护航系统”,助力企业编队远航、行稳致远。
其中,龙岗区在丰隆深港产业园打造国际化服务基地;龙岗依托跨境电商优势,创新“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打造“严选工厂”出海基地实现产销直连,并协同海关推出通关便利化举措,全面提升跨境贸易效率。
从单船试水到舰队远征,龙岗始终做企业出海最坚实的后盾,御光新材料等企业借势腾飞,2024年御光新材料海外营收达2.94亿元,占比近半。
龙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也交出亮眼成绩单。
黄锐意在述职时谈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中心先后获评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服务企业年度案例”和“2024年深圳区级营商环境建设优秀案例”。
自2024年7月揭牌以来,该中心统筹党内、司法、行政三大监督力量,截至2025年7月共受理企业投诉102件,平均办理时长23.1天,最短仅7天。从投诉受理数量来看,呈逐季度下降趋势,反映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龙岗区营商环境呈现出持续向好态势。
同时,中心在街道商会和行业协会设立联络站,将线索收集端口延伸至“基层末端”。
解题之道:四大机制畅通企业诉求“高速路”
“企业发展经营非常不容易,一些政府部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对企业来说很可能是被难倒的大事。所以,我一直对全区各单位强调,政府要当好企业的‘娘家人’,带着感情、带着同理心,站在企业角度帮助大家想办法、解难题、助发展。”余锡权谈到。
接下来,龙岗区将继续优化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建立企业困难诉求和发展需要的闭环办理机制,分层分级、全过程跟踪服务好企业,全面扩大服务触达面,切实提升服务质效,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让企业暖心、安心、舒心。
南方财经记者结合大会信息,梳理出了龙岗区如何通过四大机制创新,畅通企业的反映诉求,解决企业之忧。
首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龙岗区升级推出“干部助企行2.0”,为全区8355家“四上”企业固定配置终身制挂点服务团队,挂点干部实行服务“终身制”,即使岗位调整(在龙岗区内)仍继续对接企业。
企业服务团队按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提供便利直通车、培土倍增、厚土新芽三类精准服务,实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
服务闭环处理机制的枢纽是“龙i企”平台,这个全市率先打通“深i企”数据壁垒的区级平台,“龙i企”平台功能扩容至23个。
下一步,“龙i企”平台再优化。“龙i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企业服务机制,在挂点服务专员无法覆盖的角落,为企业提供快速反映诉求的渠道。通过AI画像与跨部门数据互联,为企业一键生成政策“能享清单”并实现极简办事。
余锡权谈到,“未来“龙i企"将成为服务企业的主阵地,非常欢迎更多的企业使用“龙i企"平台,帮助我们宣传推广、多提宝贵意见。”
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积极履行监督协调职能,还离不开龙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
据了解,该中心还将以机制简化、协同治理和AI技术为抓手,建立靠前服务、信息共享、结果闭环的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并筹划建设“龙岗区营商环境投诉监督”系统,提升投诉办理质效与信息化水平。
龙岗区法治保障机制的创新还在于涉外法治服务联盟。针对企业出海面临的合规风险评估的诉求,联盟组建政府助力、专家智囊、企业引航、精英律师四支专业队伍,提供全链条法律服务,实行“企呼即应”机制,所有需求48小时内响应、7日内给出解决方案。同步设立“涉外法治实训基地”,通过每月开展实战化培训课程,为企业培育懂外语、精法规、通实务的复合型法务人才。
精准滴灌:四张清单破解企业“差异化密码”
“选择龙岗,就是选择机遇;投资龙岗,就能赢得未来。”余锡权谈到。
不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异的问题和需求,地方政府应致力于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龙岗依托现有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启动“有商机”工作,整合创新、空间、场景、人才等资源,在大会上提出“有商机10+N”四张机会清单,为企业精准匹配政府赋能资源,打造活力产业集群、智慧园区、丰富应用场景和优越双创环境,让企业和人才在龙岗扎根发展。
创新举措清单聚焦最具改革引领性的10项举措。龙岗区从近百项创新工作举措中,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跨境电商严选工厂等10项最具引领示范性的举措进行首批发布。其中,线上工业技术研究院作为“科技淘宝”平台,收录供需信息5000余条,促成合作超4500万元。
机会赛道清单锚定“小而美”领域,这是龙岗区与广大企业家、创业者共谋增量、携手发展的主舞台。
当前,龙岗区借助“科技+文创"的独特优势,全力培育发展3D原生、全屋智能、无人物流等10+N个重点赛道,比如正在打造的3D原生示范赛道,包括3D引擎、3D打印、三维交通采集等各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再如,在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领域,已经完成了7000多套全屋智能“样板间”改造。
产业园区清单精选20大园区,提供超1200万平方米空间。龙岗创新租金体系分层,分类推出零租、免租、减租等一揽子租金保障计划;力争在现有基础上新增5万平方米创新型产业用房、提供三到七折的租金优惠,在坂田、大运、宝龙等重点片区推出5~10 个“零租”空间。
应用场景是孕育商机、发展商机的摇篮。龙岗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推出“10+N”应用示范场景清单,围绕无人警务、数字文旅、智慧水务等11个方向打造大运天地、机器人街区等11个示范点,为企业提供实地测试、数据采集和市场曝光机会;企业可按需参与或定制场景,享受专人对接服务。
最好的营商环境,是让每个创新种子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让每棵企业幼苗都能感受阳光雨露的眷顾。
截至目前,深圳龙岗已培育国高企业3612家,专精特新企业1756家,“小巨人”企业111家,上市企业48家。其中矽电股份为今年深圳A股首家上市企业,大普微为创业板首家获受理的未盈利企业。
“企业和企业家是龙岗的最大财富。”余锡权在大会上强调,“区政府始终把企业和企业家当成自家人,我们坚定做企业的长期陪伴者、战略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