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董秘俱乐部)
精彩预览
导读
★
今年已有十数位董秘被监察处分,再不未雨绸缪,总不能真是: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吧?
2025年才过一半,董秘圈已经够热闹了。
7月23日,中孚信息董事长魏东晓被监察留置,公司连夜公告换人暂代其职责。而就在几个月前,中孚信息的董秘孙强,也遭受了一样的留置命运。这还不算完——同在上半年,瑞康医药、瑞丰高材的董秘也接连出事。
看似偶然,实则规律非常明显:这些被查的董秘,大多数都不是主谋,但都身处公司高层、处在知情链条的关键位置,或者长期与老板深度捆绑,逃不开干系。
更别提那位安靠*电的前董秘,因坚持不签字、举报公司造假,反倒被反咬一口,还被公司告上法庭,三年拉锯官司都未完。
显然,这类情况下董秘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几乎是奢望。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老板出事,甚至连董秘自己也被列入调查,事前有没有什么是可以准备、预防的?又能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做到知情而不共犯、配合而不背锅呢?
这不是一句合规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更不是拿忠诚来冒险的理由。
这篇文章,我们就用中孚信息、黄某根等真实案例来说一说——作为董秘,你在风暴来临前,最该想清楚哪几件事,最该做好哪几步。
01 分清责任边界,别什么都签
现实中很多董秘的问题,就出在签字这件事上。
你不签,老板不高兴,公司觉得你不作为;你签了,结果数据是假的、披露不实,出问题第一个就查你。
这不是理论,是活生生的案例。
2022年,黄某根任安靠*电董秘时,发现半年报中有问题,拒绝签字,并书面说明无法确认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紧接着就被公司反举报,指控其敲诈勒索。
后来事情闹大、媒体曝光,监管机构介入,才揭开了背后的报复陷阱。
那么,作为董秘,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不是简单地签或不签,而是要留下明确记录:
可以在签字时附加限定性意见,明确指出对财务第×项内容无法核实;
也可以出具单独的书面说明,说明你已经履行查证义务,但仍然存在重大疑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保留所有过程记录:会议纪要、邮件往来、律师建议、提出异议的截图或纸质函件。
注意,这里并不是让你找借口开脱,而是要确保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有程序依据,在之后真的被追责时,能自证是知情但未参与。
别小看这些文件,它们就是在监管和法律面前,保护自己最实际的盾牌。
02 一旦有异动,立刻做时间线
再回到中孚信息的例子。
4月7日,公司公告称董秘孙强被武汉市硚口区监委留置、立案调查;而后7月23日,又公告董事长魏东晓被神农架林区监察机关留置。
两个时间点,仅相隔三个多月。
但问题不在时间,而在过程公开是否清晰。
董秘作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只要你早知道、晚披露,甚至知道了但装没看到,基本就等于送自己进火坑。
2024年,沃华医药的董秘赵某霞就因为晚了4个月才披露董事长被留置的事,被罚了20万、还被证监局警告。
所以,一旦你听到公司老板出事的风声,不管来源是官方通知、员工传闻、律师提醒,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确立知情时间点,并留下电子化证据,比如:
写封邮件给董事长或法务:刚刚收到××信息,请确认情况并安排披露流程;
在微信群中发言截图:据说×总被有关部门带走了?我们需要启动信息核实和应披流程;
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纪要,记录时间、内容、对象,明确你知情、提醒、反应的动作。
这些操作听起来琐碎,但真到事后清查、甚至刑事立案的阶段,就是你和是否知情不报的唯一界限。
一句话:不怕老板出事,怕的是你被当成明知故犯那一拨。
03 流程顶不住,不如早点退出
很多董秘以为只要不参与造假、不签虚假公告,就能撇清关系,但现实远比想象更残酷。
2025年被查的几位董秘,几乎都是老板问题牵连,而不是自己亲手造假。但在公司内部流程混乱、老板失联、法务缺位、监事会形同虚设的背景下,你一个人能做什么?
答案是:尽早做出有限退出动作,把合规与个人利益解绑。
你可以:
以健康原因或家庭事务为由请假,并留存书面请假申请和领导签批流程;
向公司申请调岗,比如从董秘转为投资者关系、行政总监等不涉信披职务;
若事态已严重且无改善可能,向董事会或大股东提交《告知函》,表明你对当前合规风险的关注与建议,并建议公司聘请第三方律所/审计介入。
这些动作,不是逃避,而是自我保护。特别是当公司内部机制失效时,越是留下文字痕迹、流程文件,越有可能在未来的监管追责中立于不败。
很多董秘最终被处理,并不是因为造假,而是因为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没做。你不作为,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04 结语
在很多民企、地方上市公司中,老板文化根深蒂固,董秘往往被看作老板的秘书老板的传声筒。
但你要清醒:在法律、监管和纪检系统面前,谁是你老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流程上有没有履职、有没有记录、有没有及时行动。
别把共进退当成挡箭牌,也别拿公司文化对抗制度红线。
孙强在中孚信息任职20多年,是董秘、副总、还是董事,年薪近百万,持股超1%。但该留置照留置,该调查照调查。
如果你不想成为下一个孙强、黄某根、赵子阳,就要在老板出事之前,主动把董秘不是保镖,也不是替罪羊这句话刻进骨子里。
——能保住流程,就能保住自己。
哦,也许保不住公司,不过肯定能保住职业生涯。
愿你永远用不到这篇文章,但一定要看得懂它的每个提醒。
针对董秘的学习需求,董秘俱乐部提供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机会,我们的线下课程《董秘实务操作研修班》课程整合行业资源,提供人脉、资本服务、业务交流,助力董秘提升,欢迎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