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社稷坛多座文物建筑及构筑物完成测绘
创始人
2025-07-26 17:01:37
0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将满一周年。记者7月26日获悉,过去一年,中山公园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社稷坛15座明清文物建筑及构筑物进行高精度测绘,获取多维度数据,形成了总平面图、建筑群测绘图、单体CAD图纸等宝贵资料及4套项目成果图,系统档案的建立为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今雨轩讲堂”开讲社稷坛入选“世遗”的意义与价值

去年的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社稷坛作为15个遗产要素之一位列其中。在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第三期“来今雨轩讲堂”在中山堂内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生动阐释了社稷坛(北京市中山公园)及“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作为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入选“世遗”的意义与价值。

“来今雨轩讲堂”在中山堂内开讲。中山公园供图

记者从园方获悉,自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以来,中山公园共接待游客318.2万人,本地游客占比约为55%,外埠游客44%,外籍游客1%。外埠游客主要来自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份。中山公园作为北京市市属公园,主要服务对象为北京市民,但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山公园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甚至外国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核心文物棂星门完成结构安全专项检测10次

过去一年,中山公园在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社稷坛内明清建筑五色土坛、拜殿、戟殿、内坛墙、东坛门、西坛门、南坛门、北坛门、神厨神库、宰牲亭等15座文物建筑及构筑物进行测绘,获取基础数据,形成社稷坛及其周边环境总平面图、社稷坛建筑群测绘图、单体文物建筑及构筑物电子化CAD图纸、手工测绘图集等资料,获得三维激光扫描信息采集、建筑影像记录、手工测量信息采集及测量数据处理与数字化制图4套项目成果图册。

公园还完成坛门坛墙擦洗、勾缝打点和地面除草,习礼亭、社左门等文物建筑的针对性修缮养护。完成105件文物数字化高清拍摄及12件木器藏品修复,将分离70多年的仙人承露台石座合体展示,恢复格言亭先贤名言。

针对核心文物棂星门,累计完成结构安全专项检测10次。运用红外线检测仪等专业设备,重点监测东、西棂星门裂缝变化,翔实记录数据变化趋势,为科学评估结构稳定性提供依据,保障棂星门本体安全。

公园还抓住申遗成功契机,深挖公园文化底蕴,园史展扩充展厅40平方米,50件展品文物完成清洗修复并首次展出,系统展示从辽代兴国寺到申遗成功的千年历史轨迹。

预计明年起打造社稷坛数字VR虚拟游览

未来,中山公园将做强郁金香花展、金鱼展等热门项目,实现生态教育、休闲旅游与文化传承并重的目标。加强文物保护和遗产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对重要文物进行数字化存档。

在重点项目上,社稷坛宰牲亭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计划在2027年-2030年实施,通过考古勘探,历史资料挖掘等方式,进一步发掘社稷坛宰牲亭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并根据资料制订整修、展示方案,活化利用文物建筑,突出展示建筑关于社稷祭祀的核心价值。

另外,中山公园藏品图鉴计划在2029年编制完成,图文并茂介绍馆藏文物,构建权威、标准的展示图录,传播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

公园还拟在2026年-2030年打造社稷坛数字VR虚拟游览,应用人工智能、AR、VR、全息影像等新科技集群手段,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历史场景和文物建筑等进行多维呈现。项目计划以拜殿、五色土、来今雨轩、孙中山铜像为节点,复原历史场景,引导游客深度体验社稷坛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底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卢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空中赵子龙”乐以琴:凌云壮志...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空中赵子龙”乐以琴:凌云壮志 精忠报国 □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在四川...
最新或2023(历届)学生会年...   第一篇  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
最新或2023(历届)度工作总...   1.、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领导的全面支持、关心下,本着一切为客户服务的宗旨,围绕优化服...
多部门联合开展排水救援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7月26日,在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路公铁立交桥积水路段,消防、供排...
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农...  【总结1】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在实施精准扶贫助推农村同步小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