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瓜田上市忙
盛夏时节,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的万亩瓜田如一片绿色的海洋铺展在大地上。瓜田里,藤蔓交织,绿叶繁茂,一个个饱满诱人的西瓜掩映其中。西瓜的装车发货场地就设在瓜田旁的公路上,人们正精挑细选,忙着把刚刚采摘的西瓜装入定制的精美纸箱中。
天上甘露美,人间西瓜甜。东台西瓜甜甜蜜蜜的背后,也有苦涩的烦心事。
“调解员,您可得给我做主。我们公司是生产西瓜包装箱的,一批又一批的纸箱发出去,货款却没踪影。批发商说钱全都打给了被告王某,他必须给我付钱!”晌午时分,天气闷热,让人焦躁不安。在东台市综治中心商事纠纷调解室里,某包装材料公司总经理李某实在克制不住内心的不满,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被告王某听罢脖子一梗,忍不住向梅苏东诉苦,声音有些发颤:“老梅,既然您是商会和行业协会的调解员,您肯定了解,我就是个中间人,所有的纸箱都是卖给批发商的,我又不是买方,凭什么让我出钱?说实话,我和包装公司还有合作,几万斤的西瓜等着纸箱发货,他们如此咄咄逼人,接下来的生意怎么做?”
负责本起纠纷调解的是调解员梅苏东,他由市工商联选聘,常驻市综治中心。他在西瓜行业干了十多年,所在单位是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成员,对行业上下游以及各种交易模式都很熟悉。
听到有几万斤西瓜在瓜田里等着采摘发货,梅苏东急得团团转,如果这次纠纷不能尽快化解,势必会影响这批西瓜的销售。看着李某和王某各执一词,梅苏东敏锐地察觉到本案纠纷的症结,一方面在于王某的法律定位不明确,另一方面在于货款结算事实不清楚。面对这团乱麻,梅苏东感到,先要认定王某在交易中的法律地位,为此,他需要点“专业指导”。
“杜法官,我正在协调一起纸箱买卖纠纷,事关几万斤西瓜能否顺利装箱发货。其中的法律问题,需要您指导下。”梅苏东赶忙拨通东台市人民法院法官杜云昌的电话,简要说明了案情和争议焦点。
为强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从2024年开始,东台法院不仅专门选派1个商事审判团队进驻市综治中心,还为30名调解员们一一选派了指导法官。
杜云昌接到梅苏东的电话后,迅速给出了专业意见:批发商先将货款付给王某,再依李某和王某的约定进行分配,这更符合委托合同特征。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对王某已实际收到的、应归属李某的货款,王某负有转付义务。当然,具体金额需要对账确认。杜云昌还特别提醒梅苏东,需要帮助可以随时与他联系,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
梅苏东很快把相关人员约到一起,一坐下他就说:“你们这个合作模式在咱们行业很常见,本是图方便,但也带来权责不清的问题。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钱的流向弄清楚。今天我们就一起把这笔糊涂账算明白。”
“对什么账?我不是买家,让李某去告那些批发商!”王某不满地提出异议。对此,梅苏东结合杜云昌的专业意见向王某耐心解释其中的法理,让他明白其中的法律风险,无法再推脱。
眼看王某不再抗拒,梅苏东立即组织双方逐笔核对纸箱签收单、付款时间、付款对象、付款金额等。夜幕早已不知不觉降临,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双方一致确认王某已收货款12万余元,剩余未收货款29万余元。等到梅苏东走出办公室时,街道上的行人已很少了。
面对确凿的对账结果和梅苏东的苦心相劝,双方都冷静下来,一致同意王某在15日内将经对账确认收到的货款,扣除佣金后支付给李某;对于确实没有收到的货款,王某应向批发商催要,同时,明确李某保留直接向批发商追要货款的权利。对“确认已收货款”部分,梅苏东当即联系杜云昌通过“融合微法庭”在线启动司法确认程序。虽然已是下班时间,杜云昌还是留在办公室,为的是第一时间审查调解协议,及时出具裁定书确认调解协议效力。
拿着那份盖着法院红章的文书,李某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他知道,这笔货款有了法律的强力保障。另一方面,王某也如释重负,虽然要去追讨尾款,但界限已划清,巨大的债务压力也得以解除,与包装公司继续合作也没有了顾虑,几万斤的西瓜马上就能顺利装箱。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是东台法院联合市工商联、综治中心,打造“商事纠纷商会解”解纷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小西瓜是大产业,生产销售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综治中心把纠纷分派给商会、行业协会派驻的调解员,让‘懂行’的调解员和‘懂法’的法官一齐发力,纠纷解决得又好又快,西瓜经济才走得更稳更远。”东台西瓜协会会长许鹏赞许道。
据东台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建东介绍,自2024年6月以来,东台法院通过市综治中心商会调解专窗已累计分派商事纠纷1115件,其中调解成功649件。如今,依托市镇两级综治平台、商会、行业协会、融合微法庭构建的解纷网络正持续发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郑卫平 | 通讯员:夏裕峰 林进 杜依倩
见习编辑:姚瀚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