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庚基金)
为什么要读三国志呢,其实国人心中的三国人物形象是丰富而复杂的,三国志的内容与小说中的内容、评书中的内容还是有差别的,这可以帮我们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三国和三国里的人物,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历史观。
人们心中的三国历史受到小说、戏剧、传说的深刻影响,一般来说,三国人物,有三种形象:
1. 历史形象,主要来自史书,主要是三国志。
2. 文学形象,主要来自三国演义。
3. 民间形象,主要来自戏剧、杂文、传说、闲话。
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的,民间又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以曹操为代表的人物三种形象差距很大。这也告诉我们,听别人讲话,要注意立场,立场变了,意思就彻底变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多“轶事”很可能不是真的。而曹操身上的糗事,坏事,因他是曹操,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演义中、评书中,曹操的形象是不好的,早先我也深受影响。
在读三国演义时,最佩服的是关羽,因为小说中的关羽。他忠诚不二,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让人感慨,会古城三英再聚首时,不禁热泪盈眶。他英勇善战,不仅“斩颜良,诛文丑”,后来还“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他意志坚定,受伤后竟然能一边“刮骨疗毒”一边下棋。可惜的是,最后,一代战神陨落得非常突然,让人遗憾。
但读三国志,会发现诸多不同。比如诸葛亮没有那么“用兵如神”,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当时发生的可能性很低。三国志没有那么引人入胜的故事,说惜字如金也不为过,如比世人皆知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志里只有5个字。
不过,在三国志里,我还是被诸葛亮的历史形象吸引住了。虽然在历史上,他的用兵没有演义和民间传说的那么夸张,但他杰出的政治才能让人印象深刻。在执掌蜀汉大权的十年间,他为蜀地百姓带来了相对公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应该说诸葛亮治下的蜀汉是依法治国的典范。史书描述当时的蜀国“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诸葛亮自己也以身作则,清廉公正,甚至不惜“挥泪斩马谡”表示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诸葛丞相最终几乎是累死在任上,用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人扼腕叹息。
再读三国志,已经在基金业从业多年,结合易中天先生的品评,对三国人物的认识又变化了。这一次对曹操的评价大幅提升,应该说,这人是被“低估”的。
可以说他是乱世英雄,为后来中国大地的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自己也说,如果没他,当时的中国不知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他对北方的安定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让北方的百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免受战乱之苦,称得上是时代的英雄。
曹操的身上其实优点不少。
1. 爱读书。终其一生,他一直在读书,行军打仗也手不释卷。
2. 领导力强。早中期的曹操,有功归给部下,失败了自己承担责任。
3. 理性,务实。他知人善用,唯才是举,打破出身门第那套“陈规”,非常务实。他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可务虚名而处实祸”,我深以为然。这种思想在当代,对投资、对企业经营,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严格意义来说三国志不能算一部断代史。不过,三国又真实存在,有那么多有趣的事,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人,形象鲜活,性格鲜明。在史书中、小说里、民间评书里,同样的人物又有着不同的形象,使得三国和三国人物话题不断,争论不休。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其实简单评论说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这人是奸贼,那人是忠良,可能过于简单。最好能秉持科学的历史观,理性看待人物是非功过,学习古人的优点和长处,取其精华。比如诸葛亮的一丝不苟,公正公开;比如曹操的唯才是举,务实理性。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史为鉴”,指引当下,这才是读史书的意义所在。
本文作者:庚您同读书友会书友薛潇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上一篇: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回应关切
下一篇:尹锡悦被要求赔偿1040万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