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90万人被诊断为肝癌,其中近80万人因此死亡。在中国,肝癌更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癌中之王”。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早期肝癌往往无明显症状,导致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本文将从肝癌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展开科普,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这一疾病。
一、肝脏的功能与肝癌的定义
1.肝脏:人体的“化工厂”。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承担着500多项生理功能,包括代谢功能: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参与糖代谢及脂肪代谢以及各种维生素代谢;解毒功能:分解酒精、药物等有毒物质;分泌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吞噬或免疫防御:清除血液中的细菌和毒素。
2.什么是肝癌?肝癌通常指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占所有肝癌的75%~85%。其他类型包括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肝癌的发生与肝脏长期损伤后的异常修复密切相关。
二、肝癌的高危因素
1.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进而诱发肝癌。中国约80%的肝癌患者与乙肝相关。传播途径:血液、母婴、性接触(乙肝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
2.肝硬化。任何原因(如酒精、脂肪肝)导致的肝硬化均可能癌变,肝硬化患者每年3%~5%发展为肝癌。
3.酒精与脂肪肝。长期酗酒:每日摄入酒精超过40克(约4杯啤酒)持续10年以上,肝硬化风险显著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肝癌风险是常人的2~3倍。
4.黄曲霉毒素。发霉的玉米、花生等食物中含有的强致癌物,长期摄入可诱发肝癌。
5.其他因素。遗传代谢病:如血色病(铁过载)、威尔逊病(铜代谢异常)。环境污染物:长期接触氯乙烯、二氧化钍等化学物质。
三、肝癌的早期症状与筛查
1.警惕“沉默的信号”。肝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肿瘤压迫肝包膜);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皮肤、眼白发黄);腹水(腹部膨隆);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注意:这些症状也可能由其他肝病引起,但持续出现需及时就医。
2.高危人群筛查建议。筛查对象:乙肝/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筛查方法:每6个月定期进行肝脏超声+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当彩超有问题时可行增强MRI或CT检查,对小肝癌(<2cm)检出率更高。
四、肝癌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超声:初步筛查。增强CT/MRI: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血供情况。PET-CT:评估全身转移。
2.病理活检。通过穿刺获取组织确诊(部分患者可通过影像学特征直接诊断)。
五、肝癌的治疗策略
1.手术治疗。肝切除术:适用于早期患者,需保留足够正常肝组织。肝移植:符合米兰标准(单发肿瘤≤5cm或3个肿瘤均≤3cm)的患者可考虑。
2.局部治疗。射频消融(RFA)或微波消融、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3cm的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阻断肿瘤血供并局部化疗,中晚期常用。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SBRT)对部分患者有效。
3.系统治疗。靶向药物:仑伐替尼、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激活免疫系统。联合治疗:靶向+免疫(如“可乐组合”仑伐替尼+帕博利珠单抗)显著延长生存期。
4.支持治疗:针对晚期患者的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
六、肝癌的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癌的最有效手段,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接种。
2.控制肝炎病毒:乙肝患者需定期复查,必要时抗病毒治疗;丙肝可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愈。
3.健康生活方式: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约2杯啤酒)。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4之间。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霉变食物。
4.避免致癌物:减少接触工业化学物质,不吃腌制、熏烤食品(含亚硝胺)。
肝癌虽凶险,但可防可治。高危人群应重视定期筛查,普通人群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记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肝癌的关键。
上一篇:广西本土创作再添殊荣
下一篇:建设数字丝路 共迎数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