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麻沟”走上文旅致富路
创始人
2025-07-26 08:51:17
0

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麻家庄村的刘永梅一个多月前给家里添置了一个大物件:一台1800多元的电冰箱。

她去年就想买了,但两个孩子上学要花钱,自己又常年在家打理那几亩刚好够吃的口粮地,家里就靠丈夫一人挣钱,手里没攒下闲钱。“现在我有工作了,6月一拿到工资,就立马下了单。”刘永梅说。

刘永梅的工作是在距家5公里外的边麻沟花海景区做管理员。7月22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边麻沟花海景区看到了她,她正在整理射击游戏要用的气球。“我4月开始在这里工作,到现在已经拿了3个月工资,有9000多元。”刘永梅边收拾摊位边对记者说,景区没建起来时,她只能在家务农,不然就要出去打工,“现在有了这景区,挣钱方便多了”。

得益于边麻沟花海这个“家门口”的景区,包括刘永梅在内的很多周边农户的生活都走上了“上坡路”。然而,10多年前,景区所在的边麻沟村还是出了名的“穷山沟”。

海拔2800米、位于朔北藏族乡的边麻沟村因夏季开满边麻花而得名。由于海拔高、冬季长,这里曾饱受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困扰,村民靠天吃饭是常态。2015年,一群外国游客进村采风,夸赞边麻沟风景秀美,可以发展生态旅游。这一下激发了村“两委”的灵感和干劲,村里整合扶贫项目,流转村民土地,成立股份合作社……边麻沟花海景区从此有了雏形。而后近10年,经过多次招商引资、业态更新,景区规模逐步扩大。

如今,这个曾经只能赏花观光的乡村旅游点,已发展成为青海省首个“花卉种植+自然景观”融合的4A级景区。以景区为核心,边麻沟村还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多样文旅新业态,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2016年我们村里还只有5家农家乐,现在159户人家里,近70户有自己的旅游产业。”边麻沟花海景区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李振海介绍,2024年边麻沟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其中花海景区整体收入为520万元。

土地流转、股份分红、文旅接待……边麻沟村村民挣钱的渠道越来越多,腰包也越来越鼓。像刘永梅一样,不少村民选择在花海景区谋一份差事。跟刘永梅搭班的张生莲就是边麻沟村人,她已经在景区工作了3年,每年干5个月,一年能拿两万元左右。

张生莲告诉记者,她家有8亩地流转给了村里,如今已成为花海景区的一部分。“这些地之前就算种庄稼也长不好,没钱赚。”她指着自家地的方向对记者说,“现在土地流转了,每年算上租金和分红,靠这些地就能拿几千块钱。”

边麻沟花海景区发展起来了,很多周边的村民都觉得现在就“挺好的”,但李振海觉得还不够,他有更大的目标:把边麻沟花海景区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接下来我们计划在景区里增加沉浸式演艺项目,让游客在玩的同时,体验我们当地的文化。”李振海对未来很有信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敦煌暑期演艺市场火爆 四大剧目... 本报敦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通讯员胡亮)暑期旅游热潮带动敦煌演艺市场持续升温,《乐动敦...
跨省联动 直播送岗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杨栋 记者李播)近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62头种公牛拍出1671.5万...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锡林郭勒7月26日电  (记者  巴依斯古楞)7月26日,在...
智造新城“半年红”答卷亮眼 (来源:衢州日报)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邓亮 报道组 周毅辉)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
内蒙古公布第二批优秀创业项目 (来源:内蒙古日报)转自:内蒙古日报本报7月26日讯  (记者  梅刚)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