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视点
因急于培养出清北学生造成教育失衡,广东茂名一中学近日做出反思。据茂名市电白区教育局网站消息,7月21日,电白区第一中学党委公布了一份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电白一中坦陈,该校2014年来就没培养出清北学生,尝试借力名校或机构,希望在尖子生培养方面有突破,造成对现行教育政策执行力度有所失衡。
去年8月,电白区委第七轮第六巡察组向电白一中党委反馈了巡察工作情况,其中包括“推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不力,树立教育公平理念不牢”的问题。对此,电白一中启动了相关整改措施,并表示将继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及教学质量考核及评价机制,关注每一位学生需求,给予每一位学生恰当帮助。
对照当地巡视组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到,唯“清北率”是举的资源分配和评价体系,确实应该改改了。
正值招生季,有两件事曾引发舆论热议。其一是,有网友晒出余干中学的一张高考喜报。上面写着:在多名高分学生拒报清北志愿的情况下,我校仍有……3名同学正式录取北京大学。其二是,因3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瑞昌市第一中学一位老师在微信群中发表情绪化言论,甚至愤怒地解散报考群聊。
高分学生拒报清北,学校和老师为什么情绪激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清北率”是不少中学割舍不下的执念,也是一种直观的政绩。因此,有的中学不惜集中优势资源、层层传导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中,内部教育资源的失衡必然不可避免,也明显违背了教育公平理念。
中学片面追求“清北率”,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有失公平。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将资源和精力都倾注在“重点班”和“尖子生”上,不仅破坏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而且势必会打击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对于老师来说,当“清北率”成为评价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难免会导致老师之间的内卷式竞争,进而向学生扩大焦虑情绪。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升学率”“录取率”“高分考生”等,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虽然没有点名“清北率”,但“清北率”不仅是一种“升学率”,而且也是不少中学老师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理应在禁止之列。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放弃北大清华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学生看重的不只是大学的金字招牌,同时还有个人的爱好兴趣,以及与大学专业之间的适配度。在一个注重个性化表达的年代,学生报考对象的变化,预示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学会用多元化视角去选择人生的方向。学校也有必要放下对清北的执念,以一种更加包容务实的姿态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个人选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