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转自:河北新闻网
检查灭火器、打开消防柜查看水带、拧动消防栓阀门……7月20日,辛集市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卢保龙在辛集市万达广场排查消防隐患。
2018年10月,消防部队集体转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卢保龙当时已从事消防救援工作21年,选择留下来。
脱下橄榄绿,换上火焰蓝,他要继续这份光荣的使命。
7月21日,卢保龙(右)在消防演练现场进行指挥。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某化工厂失火,周围是存有5万立方米易燃液体的罐体,卢保龙和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成功保护了化工厂和附近村庄群众的安全;制革区排污井内两名工人被熏晕,他们跳进井底,成功救出被困群众……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忠诚,卢保龙用行动诠释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誓言。
28年来,卢保龙组织灭火救援8000余起,每次都是胜利归来。
这支队伍责任区域面积950余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近60万。刚到辛集市消防大队第一年,卢保龙就对全市消防设施布局、重点单位分布情况、交通道路情况、火灾处置预案了如指掌,甚至熟悉每个社区、每个村庄的位置。
在卢保龙看来,握牢灭火救援主动权是每位消防员的首要任务。各类救援任务繁杂,不管发生什么警情,消防员都要第一时间出动、快速有效处置。
为此,他根据所担负的任务和抢险救援的实际需求,带领全大队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针对不同火灾情况,卢保龙总能迅速选择、操作各种装备设备,确保在危急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辛集市有不少化工企业,消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卢保龙深知,单靠消防救援队伍的英勇远远不够,必须创新机制,织密安全防护网。
在不断探索中,卢保龙组建水域、化工等专业处置队伍,深化防消联勤、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与辛集市应急管理、教育、民政、住建等多个部门建立信息函告、联合惩戒机制;多次组织举办燃气安全应急抢险、重特大交通事故处置救援、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等综合性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在辛集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车上,配备有一个灭火机器人,是每次执行任务时必带的装备。
这个新装备是卢保龙主导研制的,可以代替消防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灭火,保护消防员的安全。
针对灭火救援的新特点新要求,卢保龙带着辛集大队集中攻关、破解难题,研制了不少新型装备,累计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卢保龙的推动下,辛集市建立起552个微型消防站,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微型消防站指挥调度平台。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呼吁更多市民成为消防志愿者,通过多次消防训练,微型消防站达到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五分钟联动的目标。
作为政治教导员,除了带领队员们参加各种救援任务,卢保龙还负责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管理、党建工作。他坚持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带给了每一名队员。他着重培养全体队员训练和战斗的激情,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氛围。
在卢保龙的带领下,辛集市消防救援大队先后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等30多项荣誉。
烈焰前无畏冲锋是担当,点滴处传递温情亦是守护。
卢保龙还有一个身份,是辛集市蓝朋友志愿服务队队长。今年3月,辛集市消防救援大队荣评全国学雷锋标兵集体。
在卢保龙的组织下,辛集市蓝朋友志愿服务队队员与当地多位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为老人们修理房屋、维修水电,寒冬腊月时给他们送棉被、毛毯,让孤寡老人不孤独。
在众多帮扶对象中,有一对老人与队员们的关系格外特殊。他们是一名辛集籍消防烈士的父母。卢保龙带领队员们主动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经常为老人打扫房间、送医陪护。烈士的父母动情地说:“我们多了一群好儿女。”(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