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牧光互补”让老牛倌笑开颜
张家口日报记者 张凤燕
7月4日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尚义县大苏计乡郝家地村光伏电场内,光伏板像一把把大伞,洒下一片片荫凉,一群牛儿在光伏板下悠闲地吃着草。
“在光伏板下放牛,还挺舒服。”村民刘振喜笑着说,以前担心建光伏电场,他们没地儿放牛咋办,现在感觉没多大影响。
两年多前,刘振喜听说在村子西南方向要建光伏电场,他有些担心养殖是否受影响。
“没想到,光伏板可以抬高,电场内可以放牛,真先进!”他悬着的心放下了。
刘振喜说的光伏电场系尚义4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去年11月并网。
“从最初设计上就考虑如何实现板上发电,板下放牧的问题。”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尚义津尚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申小军介绍,电站内光伏支架要比普通支架高出5倍,光伏组件最低点距离地面达2.5米,前后排间距约12.5米,这样设计虽然提高了成本,但完全满足了放牧的需求。
记者看到,“牧光互补”光伏组件安装在混凝土管状支柱上面,该支柱承重力强,不仅抗风,也不怕牲畜摩擦碰撞。
依托坝上风光资源优势,在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尚义县积极对接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已有20余家光伏发电企业落地。
在平衡新能源发展与养殖放牧的关系中,“牧光互补”实现了“一地多用”。
据了解,尚义400兆瓦“牧光互补”光伏项目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6亿千瓦时,年经营收入约2.3亿元,年纳税约0.3亿元,相比火力发电,年节约标煤约25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同时,光伏电场建设能起到遮阴、防风、固沙、减少水分蒸发等作用。草场内,牛羊的粪便又成为天然肥料,滋养着土地,使整个生态环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摘自《张家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