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歌舞《御风而行》演出现场。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照昌 摄本报讯 7月25日晚8点,“文明互鉴·多彩合鸣”——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演出在贵安新区云漫湖公园露天草坪举办。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300多名演职人员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集历史性、文化性与当代性于一体的文艺盛宴。
演出以“文明互鉴·多彩合鸣”为主题,围绕贵州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联结,展示了贵州和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独特魅力与共性。演出以“听见大地的声音”为叙事线索,分为序《大地初声》、上篇《风骨黔行》、下篇《万物生光》、尾声《梦扬未来》四个板块。
序章《大地初声》以乌江船夫号子为引,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展现了贵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东盟文化互鉴的起步。上篇《风骨黔行》以古典舞、京剧等为核心,融入东盟文化元素,强调了贵州文化与东盟文化在教育、历史、艺术上的共性与互动。下篇《万物生光》通过侗苗风情、多民族歌舞等展演,描绘了新时代山地生活的和美图景,展现了文化交流中的和谐与创新。尾声《梦扬未来》以全场大合唱收束,象征着民心相通,展现了贵州力量。
“整台演出立足于贵州文化,整合了群舞、杂技、京剧等多样舞台手段,注重视听节奏与情绪递进,打造了一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盛宴,充分展现了‘多彩贵州’的时代风采与文化魅力。”本场演出导演杨煦表示。
舞蹈《山耕有道》,源于舞剧《王阳明》的精华舞段,以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悟道之地”为叙事原点,讲述他在贵州生活,在龙场传道授业解惑的故事,节目极具感染力,体现了“知行合一”由思至行、由我至众的精神轨迹。
演出中,泰国龙仔厝三才公学为大家带来了《文明长河·中泰和韵》《金文耀天·泰艺承恩》两个舞蹈节目。“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州,这里气候好,美食也非常爽口,回去以后我会向更多朋友推介这里。”泰国龙仔厝三才公学舞蹈表演者郑博文说,希望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展现中泰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融史。
来自贵安新区的观众张晓说:“看到苗族舞蹈、侗族大歌与东盟国家特色艺术同台演绎,这种文化碰撞太震撼了!让我对本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世界文化的多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谢孟航 汤欣健)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演出举行》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