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14时许,贵州省凯里铁路货场内汽笛长鸣,一列搭载着30个集装箱的光伏玻璃专列缓缓驶出铁路专用线,将一路向东开往华东地区东灶港,通过铁海联运直达印度,铁路里程约1800公里,用时约5至7天。这标志着贵州省首趟光伏玻璃定制专列正式首发,为贵州省新能源产业绿色物流升级按下“加速键”。
此次专列首发,恰逢全球光伏产业高速增长期。据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投产容量将达3.8亿千瓦,同比增幅35.5%,光伏玻璃作为核心组件,运输需求较大。然而,长期以来,光伏玻璃依赖公路运输,不仅因颠簸导致损耗率较高,其碳排放强度、单吨运输成本也较高,物流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这趟专列正是国家‘公转铁’政策导向与光伏产业运输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该批光伏玻璃制造厂商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经理王炎华介绍,“此次运输由铁路方根据我们的需求进行了定制服务,通过铁路运输可以减少货物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同时降低了货物损耗,促进绿色交通发展和产业升级。据悉,该趟专列搭载的光伏玻璃专用集装箱由国铁成都局贵阳铁路物流中心申请特制,每箱能装载16件玻璃,每件玻璃有专门打造的货架与固定绳加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从生产基地到西北某光伏电站集群,这条点对点直达线路比传统公路运输缩短5至7天,单趟可运送960吨光伏玻璃,满足13700千瓦光伏电站的组件需求。”国铁成都局贵阳铁路物流中心发送项目部高级营销经理蒋崇剑说道。
吊车装箱为确保这趟高附加值、易损货物的专列安全准点开行,国铁成都局凯里车务段与贵阳铁路物流中心协调联动,进行了周密的行车运输组织。精细编排调车计划,优先空车调配,精确计算股道占用时间和机车运行路径,最大限度压缩站内作业时间,全程盯控列车运行状态,动态优化区间会让方案,确保专列“快进快出”、全程畅通。为铁路专列“点对点”直达运输的时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提供坚实保障。
厂内玻璃装箱场景作为光伏行业“公转铁”的标杆实践,凯里光伏玻璃专列的首发,正让绿色物流成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测算,该专列常态化运行后,每年可减少公路货运量约6万吨,专列将联动黔东南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与西北、华东光伏电站集群,形成“生产—运输—安装”闭环,推动新能源产业降本增效。文:石建生丁真图:陈建霖丁真
记者:张 斯
一审:王 琰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铁流
上一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与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粤西医院
下一篇:南大环境A股股东户数增加18户增幅0.19%,流通A股户均持股1.61万股降幅0.19%,户均持股市值33.93万元增幅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