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雨下得比“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还大!到底什么情况?
创始人
2025-07-25 22:47:54
0

(来源:科普中国)

转自:科普中国

中央气象台 7 月 25 日 06 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监测数据显示,自 24 日晚间至 25 日,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吉林部分地区遭遇破纪录的强降雨,其中河北易县 24 小时降雨量达 362.6 毫米(特大暴雨),打破当地观测史单日降水纪录,一场雨接近常年 1 年的雨量!

“南北多地暴雨成片”“华北局地一日降下全年雨量”等话题引发公众热议,还有网友戏称“xx今天的雨比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还大”。而最近数日,台风“范斯高”“竹节草”和“罗莎”相继生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在今年首次出现“三台共舞”局面。

那么,这一系列天气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低纬度海面的三台共舞和北方的暴雨是如何形成的?后续台风将会对我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今年首次“三台共舞”

这种情况少见吗?

“三台共舞”在过往并不少有。

从台风形成过程可知,足够温暖的海水(通常海表温度需要超过 26.5℃,且海表之下的暖水层厚度也要足够)是初始扰动发展并形成台风的最重要条件之一,这样能提供足够多蒸发的水汽和凝结释放时的潜热能;如果有夏季风等额外带来的水汽汇入,能进一步促进其形成发展

7 月 24 日下午,台风“范斯高”“竹节草”和“罗莎”的合照。

那么夏季海温较高、夏季风较强而西北太平洋的热带辐合带活跃时,一些热带扰动往往能集群性出现,在较高海温、较弱的垂直风切变等条件下就可以先后进一步发展形成台风。

根据统计,1951 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 280 天出现了“三台共舞”的情形,平均每年 3~4 天,因此并不是非常罕见的情形——甚至在去年 11 月这一台风较少的时段还有过“四台共存”的局面。

图片来源:digital-typhoon

“三台共舞”会给我国造成什么影响?

总体而言,最东侧的“罗莎”相对独立,以稳定的偏北方向移动,对我国陆地和海域没有影响。

那么,西侧两个台风“范斯高”“竹节草”靠近我国近海,彼此距离又很近,二者这样会合并成一个大台风么?答案是不会,甚至会“先后殒命”。

两个台风同时存在且距离较近时,会发生较明显的互旋效应——由于这一现象在世纪由日本的藤原博士首先发现,也被称作藤原效应。此时两个台风将绕着它们的质量中心发生逆时针移动,其中规模较小的台风受影响更大。当前的台风“范斯高”和“竹节草”就有着这种趋势——由于范斯高竹节草的北侧,因而会有向西转西南方移动的分量,同时侧的竹节草会有些许向东再转偏北方移动的分量。

2000年第14号台风“桑美”(Saomai,图中右侧)和第15号台风“宝霞”(Bopha,图中左侧)发生的藤原效应实例,折线即对应二者的路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此外两个强度相差不大的台风靠近时,各自环流引起的风往往会“干扰”对方的流场,反而不利于发展甚至减弱;同时,在二者西侧的我国南方陆地存在一个较强的高空冷涡,它不仅带来了干冷空气阻碍台风发展,加之它东侧的高空强烈偏南风和低空的偏东风风向差异显著较强垂直风切变,这样低空水汽抬升凝结释放的热量会被高空风往另一个方向“吹跑”,不利于加热低空空气与进一步抬升,也会阻碍台风的发展。

因而在路径预报图上,可以看到范斯高在靠近我国沿海时反而减弱为热带低压,而竹节草在北上过程中,和常规夏季台风路过此处加强不同而同样出现明显减弱,甚至在东海消散。

不过,虽然二者不会合并为一个台风,但二者的残余环流和范斯高东侧大量季风槽云系仍将西移。其中,后者可能另起炉灶发展出新的低压扰动,吸收合并范斯高和竹节草的残余环流,在未来几天给福建北部、浙江、上海等地带较显著的阵风和阵雨,虽然强度不强但仍需要留意防范。

北方暴雨和台风有关系吗?

那么北方的暴雨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今年的北方强降雨带如此偏北?

最直接的天气过程成因,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

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的重要天气系统。作为一个对流层中低层的高压,在它的直接控制下会出现晴热高温天气;与此同时在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和北侧,来自热带海洋的水汽沿着其边缘自南向北输送,在此处与高纬度地区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并被抬升从而形成大范围降雨。

随着季节流转,副热带高压会在夏季出现明显的向北跳跃阶段:常年第一次北跳发生在 6 月中下旬,此时副热带高压移动到华南沿海,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其北侧的降雨带,就是通常所说的“梅雨”。而第二次北跳通常发生在 7 月上旬到中旬初,此时副热带高压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梅雨结束,转为被副热带高压直接控制下的晴热高温天气(也称作伏旱);而北侧的夏季风雨带也相应北进到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并在 7 月下半月到 8 月上半月推进到华北-东北中南部一带,这是夏季风一年的北界(往往也达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边界)是当地集中的雨季。

然而今年 6 月底以来,副热带高压极端异常地偏北,不仅在 6 月直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给北方带来充沛降雨,现在中心更是位于黄海北部到日本海一带,比常年同期的最北界还要偏北了 3~5 个纬度——于是,副热带高压北侧冷暖空气交汇的夏季风雨带也相应北抬,更是在昨日以来推进到河套地区-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给当地带来罕见的强降雨。

当然,前文提及的台风也与这次降雨有关联——它们起到了“泵站”一般的作用,将副热带高压南侧携带大量水汽的东南风向北助推,并输送向夏季风雨带区域,加剧了降雨的强度。

副热带高压南侧东南风携带的水汽经过三个台风加速内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奔涌。底图来源:earth.nullschool.net

那么进一步,这样异常偏北、提前北跳的副热带高压与什么因素有关?

短期气候因素角度看,先前在冬季到早春维持的拉尼娜状态进入衰减期,很可能有重要影响——在历史事件合成结果表明,拉尼娜衰减期的夏季,副热带高压往往显著偏北,提前北跳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提前结束,同时北方雨季和较闷热天气提早开始。

除此之外,过去数年里,和北京同纬度的渤海、日本海、北太平洋中纬度区域海温都出现了持续异常的偏高,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也相应处于负位相。目前已有初步研究认为,这样长期异常的偏暖,或 PDO 处在负位相下,夏季风雨带也相对偏北,类似的情形在 20 世纪 50~60 年代也曾出现。

713日~7月19日全球海表温度偏离常年同期的距平图(填色,单位:℃)可以看到渤海、黄海、日本海和北太平洋中纬度洋区出现了大范围异常偏暖。

年代变化趋势,偏多的区域以椭圆标出。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近些年北方降水持续增加

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吗?

最近数年北方降水有持续增加的趋势,这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么?

目前研究还未有较明确的定论。尽管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大气水汽含量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降水增多创造条件,但其幅度上升总体有限。从这一现象的持续时间看,而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虽然以人类活动主导的气候变化已持续一百余年,但雨带并未呈现同步且稳定的北移扩张趋势。至少总体气候变化不会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依然是前文提到的数年到数十年海表温度变化等因素主导),但气候变化的确让区域性、极端的降水事件频率和强度都有所上升。

今明两天,台风“范斯高”和“竹节草”的残余环流配合副热带高压南侧东南风的水汽输送,仍会给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东南部等地带来稍强风雨。而在北方,台风残余环流依然会作为“水泵”,将大量东南风水汽推向副热带高压北侧的雨带,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京津地区和东北地区还会出现强降雨,其中阴山、燕山等山区更需要注意防范山洪和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幼儿园小班保育员工作计划 保育...   新学期工作开始了,为了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能更健康、全面地成长,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
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计划范文 ... 最新或2023(历届),市直机关工会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贯彻《工会法》的实...
公司消防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鍏...   为加强公司消防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公司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公司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这场集成电路闭门会干货满满!A... 《科创板日报》7月26日讯(记者 陈俊清) 昨日(7月25日),最重磅科创盛会——“2025中国科创...
超员幼童躺脚垫“隐身”?孩子不... 近日,江西高速交警在南昌北收费站查处一起超员违法行为。一辆核载5人的小车竟载有6人,最小乘客是一名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