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文凌)暑期以来,云南昭通市利用中小学校、青年之家、童心港湾、儿童之家等阵地,设置托管点997个,为1.6万余名以留守儿童为主的青少年提供公益暑期集中托管服务。
水富市托管点少年儿童正在玩游戏。(共青团昭通市委供图)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易地搬迁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也是云南省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260万余人,在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返贫的同时,客观上也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多达9.2万名。为解决假期孩子无人照管的问题,去年,昭通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做好留守儿童寒暑假期集中托管服务和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两个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4年,昭通市为9516名以留守儿童为主的青少年提供公益暑期集中托管服务。今年,自愿参加暑期托管的青少年增加到16069人。
方案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将留守儿童假期集中托管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大事来抓,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教体部门牵头,民政、妇联、团委、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每年寒暑假期结束后一周内,各县(市、区)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方案安排,假期集中托管服务实行全免费,托管服务的阵地建设、设施配备、活动组织等经费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提供,并为每个孩子提供免费午餐。同时,方案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节俭办事、注重实效,不搞任务摊派,不得给基层下达不切实际的指标任务;不得“以点代面”,花重金打造不可持续运作的示范样板;不得拔高标准,组织“高大上”的文娱活动;不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假期集中托管服务不低于30天,每天服务时长5—6小时。
昭阳区红路馨居搬迁安置点托管点少年儿童在植物种植基地开展劳动实践课。(共青团昭通市委供图)为做好此项工作,昭通各级团组织以暑期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566人,按需匹配到学校和村(社区)托管点。返家乡大学生、学校教职工、社区工作者等共2847人为托管的青少年提供了志愿服务。
此外,团组织还积极与教体、民政等部门沟通,制定暑期托管课程活动设置指导手册,除绘画、书法、音乐、体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外,还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丰富课程供给,如科普大篷车、创意手工坊、劳动实践等;托管了942名少年儿童的昭阳区北闸街道红路馨居小学,是全市托管规模最大的点位,学校围绕爱运动、爱劳动、爱活动设计的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共青团昭通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昭通共青团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加强资源整合,丰富活动载体,优化服务保障,把少年儿童假期集中托管这项民生工作做得更加精准、更有温度、更可持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