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和汛期,
水源地的水量和水质都会出现波动,
突然的强降雨、泥沙冲刷、
地表污染汇入、藻类爆发等,
会使得水源地原水的浊度、氨氮、锰、
藻类含量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
原水水质波动,
会对城市供水处理系统带来冲击,
同时也对供水系统稳定运行提出更高要求。
常见的原水水质变化指标都有哪些?
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指标突变?
我们昆明城市供水水源地
可能面临哪些风险污染?
我们怎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
变化原因:强降雨冲刷地表,携带大量悬浮物、泥沙、胶体颗粒进入水体;汛期水流湍急,扰动河床底泥,导致沉积的黏土、腐殖质重新悬浮等。
现象/结果:水体明显变浑浊,可见悬浮颗粒;可能伴随色度升高。
变化原因:农田肥料、腐烂植物、污水溢流携带大量溶解性有机物;高温促进藻类繁殖,死亡后释放胞内有机物等。
现象/结果:水体出现土霉味、腥臭味、色度加深。
变化原因:暴雨导致污水溢流;农田化肥(尿素、铵盐)被冲刷入河;厌氧条件下,泥底沉积物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
现象/结果:水处理过程中,耗氯量激增;氨氮与氯反应生成氯胺,产生“游泳池味”;工艺中亚硝酸盐积累,影响水质。
变化原因:高温+光照导致蓝藻、绿藻暴发;汛期氮、磷(来自农业/污水)促进藻类生长。
现象/结果:水面漂浮绿色絮状物或形成“水华”;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效果下降;藻毒素释放,威胁饮用水安全。
变化原因:雨水冲刷垃圾场、养殖场等携带输入病原体流入水体。
现象/结果:水质生物安全性下降,可能引发介水传染病(如腹泻)。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昆明城市供水主要水源地可能的风险污染为总磷、总氮、氨氮、有机物、锰、藻类和致嗅物质。针对可能面临的原水污染风险,昆水集团提前部署、多措并举,构建全链条监测体系,从水源保护、工艺优化、水质监测等方面,织密水质保护安全网,全力保障城市供水水质安全。
从源头保护水源
昆水集团持续推进水源地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在水库等水源地设置隔离防护网、界桩、防护警示牌等,以防止人为活动对水源地造成污染;开展库周、库面环境治理工作,组织人员定期对入库河道和水库库面进行巡查及清理;加强巡检频次,及时对比掌握原水水质动态变化情况。
优化生产工艺
承担昆明城市供水的14座自来水厂全部应用水厂自动控制系统实施管理,实现自来水处理全过程科学化、自动化管理与控制,有效确保供水生产质量。根据各水源水质条件不同,昆水集团不断优化水处理工艺,完善了高锰酸钾投加设备,改造了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完成所有水厂的次氯酸钠替换液氯消毒改造,针对突变水质问题增加臭氧处理环节,探索使用二氧化碳调节pH值强化混凝。通过技术运用,不断优化水处理工艺,确保出厂水水质优于国标。
全流程监测覆盖
建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监测体系,加大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供水生产实现了水源地、水厂、管网、到用户端全过程的水质监控,同时强化水质监测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确保了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除此之外,近日,昆水集团还部署开展了供水管网水质排查,重点检查老旧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及末端水质,严防因管道渗漏、储水设施污染等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全面评估供水管网水质情况,确保能提前发现并处置管网水质问题隐患。
结语
从源头到龙头的每一项检测、每一组数据,
都是对“安全饮水”的承诺。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优质、稳定,
昆水集团正以责任坚守初心,
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
切实构筑民生安全线,
全力守护好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