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基层减负从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破题,公务政务活动非必要不做PPT、视频,一场关于PPT的“减法革命”正在带来深刻改变。这场改革直指形式主义的“新装”——那些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却华而不实的数字表演。
过去,基层干部熬夜改PPT、重金外包视频已成常态,一场3分钟的汇报动辄花费数千元。这种“内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表面文章。
图片由AI生成算清三本账,便能看清整治的必要性:财政账上,一套数万元的视频片头,足够添置数十套乡村课桌椅;时间账上,干部少熬夜调字体,就能多走访几户人家;公信力账上,群众看见干部的心思在自家灶台而非幕布上,“满意”自然写在评分表里。每一帧被精简的动画,都可能转化为办事窗口少排的一分钟、偏远教室多亮的一盏灯。
这场“减法革命”深刻表明:破除形式主义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大刀阔斧砍掉华而不实的“数字装饰”,更要着眼长远构建防反弹机制。只有每一页PPT、每一分钟会议都经得起“必要与否”的拷问,形式主义的“新装”才能真正被脱下。(桂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