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环绕的大山镇耳期村村口,几棵大树遮蔽下尤为凉爽,50余名男女老少围坐一起,兴高采烈地听着普法队员生动有趣的宣讲。
这支普法宣传队由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警徽青春 助力梦想”实践团和大山派出所民警组成。为提升村民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近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警徽青春 助力梦想”实践团走进大山镇耳期村坪子上组与河坝村龙井组,开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送至田间地头,为村民送上“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连续选派志愿者先后到大山镇老里旗村开展暑期志愿活动进行支教帮扶,此次跨越2300公里到乡村宣法普法,是实践团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具体实践。
“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拨打110报警电话要向接警员讲清时间、地点、事态情况等,为民警出警争取更多时间。”实践团精心筹备,前期充分调研村民法律需求,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的实际,重点向群众宣讲如何报警求助,遇到盗窃、诈骗、伤害等不同警情时,如何表述才能确保派出所处警更高效。
活动中,实践团通过“案例讲解+互动答疑+情景模拟”的多元形式,结合真实案例模拟“电信诈骗”场景,现场拆解骗局套路,引发阵阵掌声。并设置“普法顺口溜创作”环节,“婚姻自由要牢记,暴力干涉犯法律;电信诈骗套路深,转账之前问亲人……”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很“接地气”,吸引村民们踊跃参与,气氛热烈。
此次普法活动以“群众会”为载体,组织每户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参加,确保普法全覆盖。除此之外,15名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生还与村民“唠家常”,了解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协助社区民警充分收集社情民意,以现场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为切入点,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向村民讲解婚恋纠纷、经济纠纷、土地纠纷等涉及的法律条款,以及如何处置才能既不伤和气,又不触碰法律底线。
“这样的普法形式我们爱听。”实践团开展的防溺水、防电信诈骗、未成年人保护、交通安全等宣传紧贴群众生活,形式多样易懂,村民们纷纷表示听得尽兴、记得也牢。
“警徽青春 助力梦想”实践团以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培育法治沃土,让平安与法治的种子在大山镇生根发芽。据统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余人次,覆盖村民300余人。(文/图 通讯员 刘丽芳)
二审 文国坤
三审 舒鹏倩
原标题:将法律知识送至田间地头 来源:黔西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