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塘镇:在山水之间勾勒幸福底色
陇南日报通讯员 焦小菊 白雪茹
夏日的洛塘,青山如黛,绿水潺潺。沿蜿蜒村道徐徐前行,白墙黛瓦的院落镶嵌在层层翠色里。文化广场上,老人摇着蒲扇、孩童追逐嬉闹,笑声顺着风飘得很远。这幅“那山、那水、那人家”的画卷,正是洛塘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武都区洛塘镇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一号工程”,先拆“危”、再治“乱”,后塑“形”、终铸“魂”。危旧房、残垣断壁应声倒地,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巷道、加固的河堤、垃圾分类亭、文化墙——“面子”亮起来的同时,“里子”也悄悄丰满。
兴华村的赵玉清最有发言权:“早先一脚泥、一脚垃圾,如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夜里路灯像星星落满村。”话里话外,是环境焕新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过去,房前屋后的巴掌地堆满杂物,如今被砌成一个个“微菜园”“微果园”。好风景还能生好“钱”景。过去,兴华村的账本里只有“外出务工”和“小杂粮”两项收入;如今多了一串新条目:庭院经济收入、土地流转分红……现在的兴华村,连空气里都飘着“增值”的味道——辣椒的辛香、番茄的清甜,混在一起,成了最鲜活的“共富密码”。
“项目协调到位、建设推进到位、资金保障到位,三条线同步发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洛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飞给出时间表:10月底前全面收官,同步启动乡村旅游品牌孵化,让“好风景”长成“好产业”。
走平坦路、住舒适房、上卫生厕、居优美村。如今的洛塘镇,天蓝地绿,产业兴旺。这幅徐徐铺展的乡村新图景,正沿着青山绿水的脉络,把幸福写在每一位村民的眉眼之间。
责任编辑: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