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
监管处罚接踵而至,主业盈利大幅滑坡,振江股份正陷入内控与经营的双重困境。
7月24日,振江股份时任监事董冰因其亲属短线交易违规,遭上交所通报批评。此前海关处罚更直指公司“管理混乱”,导致进出口申报屡屡失实。叠加最新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80%,这家公司暴露的系统性内控漏洞与疲软的主业表现,正引发市场对其稳健经营能力的忧虑。
监事短线交易遭通报批评
7月24日晚,振江股份披露了上交所对其时任监事董冰予以的通报批评的决定。该决定缘于董冰在任职期间,其母亲及配偶买卖公司股票构成短线交易违规。
据披露,经江苏证监局查明,董冰于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8日担任振江股份监事。在其任职期间,其母亲王某华控制并操作本人及董冰父亲董某臣的海通证券账户,于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2月21日期间累计买入“振江股份”4.42万股,累计卖出3.65万股。同时,董冰配偶向某彬控制并操作本人国泰君安证券账户,于2023年6月26日至2023年7月10日累计买入“振江股份”1万股。
在上述期间,王某华、向某彬多次买卖公司股票,区间内违规成交股数为3.65万股,违规交易金额达122.3万元。
上交所认定,上述行为导致董冰构成短线交易,违反相关规定,也违背了董冰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中作出的承诺。
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依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决定对董冰予以通报批评。此项纪律处分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海关处罚 揭示深层管理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个月前,振江股份刚刚领受了江阴海关开出的行政处罚。
2025年6月下旬,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阴海关公布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澄关缉违字〔2025〕8号),对振江股份在进出口活动中的多项申报不实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经江阴海关调查认定,振江股份在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一般贸易进口价格申报不实,影响国家税款征收: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振江股份委托多家报关公司申报进口79票货物。因内部管理混乱,未核实货运代理开具的运费发票,导致申报的运费金额低于实际结算金额,漏报运保费共计76201.04元人民币,造成漏缴税款17116.50元人民币。
此外,振江股份还存在手册料件内销补税税号申报不实、未如实申报加工贸易单耗等行为。
海关在处罚决定书中多次使用“管理混乱”“沟通不畅”等措辞,明确指出违法行为源于“内部管理不善”。三项违规合并,公司被处以罚款人民币1.8万元。
主业疲软 盈利空间遭挤压
从证券合规到海关申报,振江股份在关键环节屡次“失守”,暴露其内控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而公司日前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还暴露了公司主业盈利能力亮起“红灯”。
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00万元至2250万元,较上年同期骤降81.78%至87.85%。扣非净利润同样承压,预计为7000万元至9000万元,同比下滑25.33%至41.92%。
公司解释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外汇锁汇等非经常性损失同比显著增加,直接拖累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南通一期项目等新投扩产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产能未能充分有效释放,导致相关固定摊销费用居高不下,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其业务发展的同时,更需高度警惕其持续暴露的内控风险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