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富智慧应用,共话产业趋势——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本报记者 李 均
从农林植保、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巡检;从驾驶舱脱离车体后就能飞行的汽车,到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实现无人驾驶;从氢能无人机崭露头角,到为无人机机场定制的无人值守方案走向现实……
7月23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此次博览会汇聚该领域近300家全球头部企业,集中展示无人机、eVTOL等尖端产品,深度呈现低空基础设施、智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发布全球首发产品19件、国内首发产品25件,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能飞控管理:全方位守护飞行安全
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激增和任务多元化,智能飞行控制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次博览会上,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纷纷展示自己在低空领域的技术优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即是其中一员。
该所精心推出“灵筹·机载电子超市”主题展陈,带来三大层级百余款产品,吸引众多观展者驻足。“灵筹”是由该研究所自主打造的品牌,可集成显控、飞控、通信等40余项关键功能,为eVTOL、无人机等全品类低空飞行器提供高安全性、低成本解决方案。
“依托自主研发的联合计算平台、多元感知传感器和低空智能网联体系,‘灵筹’可运用智能算法开展低空飞行路径规划,并将控制指令与飞控计算机联动,帮助低空飞行器顺利飞行。”该研究所通航产品事业部部长助理冯伟介绍,飞控计算机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海量飞行日志,发现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因素,对飞控系统进行自我优化,从而提高低空飞行的安全性。
空域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高精度规划
当前,AI技术正深度融入低空空域管理。借助遍布空域的雷达、5G-A基站、光学或声学传感器,各地搭建的低空空域管理平台可实时采集飞行器位置、速度、高度等数据,在云端生成动态空域数字映像,构筑“数字孪生天空”。相关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智慧规划、园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毕模(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台,产品经理刘帆介绍,运用低空空域管理平台进行高精度规划,不仅可以避免无人机相互冲撞,还能帮助无人机以最短飞行距离、最快速地抵达目的地。
“换句话说,就是对无人机流量进行优化管理,降低冗余使用率。”刘帆说,数字孪生技术已在多个文旅项目和“城中村”管理项目中落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空域数字孪生模型还可以模拟上万架次无人机同时飞行的场景,帮助城市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空域使用规则。此外,对于非法飞行,该模型也可以通过电子围栏、轨迹跟踪等方式实时介入处置,破解“黑飞”监管难的问题。
AI智慧“大脑”:全链条统筹低空机群运行
传统无人机依赖预设航点,难以应对环境动态变化。如今,借助深度学习、垂类大模型等AI技术,无人机拥有了“看、听、避、识”的智能感知本领。未来,AI将成为“无人机交通管制官”“无人机农场管理员”,实时感知全局、调配资源,使低空机群能够有序运行。
本届博览会上,中城交(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携新研发的垂类大模型技术亮相。作为国内首家交通垂类大模型企业,这家公司依托交通行业数据资源与全产业链场景沉淀,为城市交通建设、运维、管理提供AI技术服务与产品解决方案。
“巡检无人机搭载AI视觉模块后,我们通过AI大模型技术进行视频影像分析,可以助力低空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养护。”工作人员吴天昊说。
在农业领域,心意植保(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植保无人机,也配备了多光谱相机与AI图像识别功能,能够分析农作物长势和病虫害位置。
“我们用搭载50公斤水剂的无人机实现按需精准喷洒,在节省农药同时能增产提质。”工作人员杨欣君表示。
据介绍,本届博览会持续4天。其间还举办30多场论坛活动,共话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李均)
原标题:丰富智慧应用,共话产业趋势——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