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通知》,决定用3年时间,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3个维度分步骤、渐进式稳妥有序推进“新职伤”试点扩围工作。
根据通知,2025年7月1日起,新增10个省份和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满帮省省等平台企业;2026年,将试点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并将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3个行业的平台企业总体纳入;2027年,探索将其他行业的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
“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面临相对较高的职业伤害风险,然而传统的工伤保险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新就业群体与平台之间大多是灵活的合作关系,难以被传统工伤保险覆盖,一旦遭遇职业伤害往往陷入维权困境。
2022年7月,“新职伤”试点启动。国家多部门出手为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的“新职伤”,不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也不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而是由平台企业采取按单计费方式,按月订单量申报缴费,劳动者不承担费用。此举既借鉴了社保的普惠性,又照顾了平台劳动者的灵活性,让他们在奔忙路上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截至2025年6月,7个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1234.57万人。2023年,全国总工会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因此,“新职伤”试点扩围是现实所需、民心所盼,对于数千万游离于传统工伤保险体系之外的新就业群体来说是“雨中送伞”。
扩大“新职伤”试点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从试点破冰到扩围升级,“新职伤”在实践中凝聚共识,不断扩大受益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不仅发挥兜底民生的作用,增强了劳动者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引导平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化用工模式,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为8400万平台劳动者织就一张“全覆盖”的职业安全保障网,任重道远,还需要多部门和平台企业协同发力,建立多元共担机制和闭环处理机制,依靠数智赋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让他们可以安心跑单,没有后顾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