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相关指标数据表现良好
创始人
2025-07-25 02:20:35
0

(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核心阅读   国家知识产权局配合司法部起草了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涉外法规。在专业服务方面,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指导。截至2024年底,累计向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 本报记者 张维   2025年已过半,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彰显,相关指标数据表现良好。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4895.9万件,同比增长6.6%,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861个,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424个,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经营主体超过3.7万家。上半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和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分别同比增长了12.7%和23.2%,更多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水平开放,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提前实现预期目标

  在诸多指标数据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3件颇为耀眼。这意味着,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之一,已提前实现预期的12件目标。   “初具规模的高价值发明专利资源,既是我国创新实力持续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说。   目前来看,高价值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占比较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达到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的七成左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我们已经储备了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梁心新说。   高价值发明专利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较高。据了解,有近四成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了10年,总计约79.3万件,是“十三五”末的3.1倍。较长的专利维持年限,反映出我国创新主体维持专利的意愿和运用专利的能力都进一步增强,有助于维护创新者的技术优势,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创新和运用主体绝大多数是企业。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已有26.5万家企业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65.1万件,企业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到76.6%。高价值发明专利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技术领先优势,有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我国海外有同族专利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12.1万件,占总量的87.0%,有力护航了我国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应用。   高价值发明专利还有力支撑了区域创新发展。梁心新介绍说,在全球十大科技集群中,我国占了四个,分别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北京集群、上海—苏州集群,以及南京集群。这些科技集群及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创新活跃,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密集。

加强引导强化治理

  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数据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申长雨介绍说,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提高质量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主旋律和硬任务,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5G通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研发培育了一大批高价值核心专利,也出现了一批凭借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的跨国企业。   在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中,加强政策引导是必要的。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企业、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调整优化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相关考核规定中唯数量指标的做法。推动实施以产业化前景评价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形成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价值专利。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不断提升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和水平。   严把审查授权关,也是“两个转变”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方面不断完善审查标准,加强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性”判断,特别是“创造性”评价,开展对实用新型明显创造性和外观设计明显区别审查,积极推进“优案优审”。商标方面修订商标审查审理指南,持续提升审查标准执行的一致性和审查审理结果的可预期性。据了解,2024年,发明专利审查结案准确率达到95.2%,商标实质审查抽检合格率达到97.7%,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强化了行业治理。开展代理行业“蓝天”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出台《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组织完成商标代理机构重新备案,加强信用监管。推广使用代理服务政府采购标准,引导代理行业从“拼价格”向“拼质量”转变。并严厉打击专利申请中的抄袭、拼凑、造假等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标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吸引外商投资和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涉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进’,吸引外资,也就是关于外资企业在华的知识产权保护;另一个是‘出’,就是我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进一出’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解释说,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直接影响着外商投资的信心。国家知识产权局正持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主动推进法治建设,营造可预期的创新环境。我国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同时,积极推进国内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完成专利法修改,建立了国际上最高标准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目前还在推进商标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修改,在这些立法修法过程中都充分征求外资企业和外国商会协会的意见建议。   主动优化保护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持续提高专利商标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建设12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其中备案外资、合资企业超过8000家,这些企业能享受到与国内企业同等的专业服务和优惠政策。   主动加强常态化沟通,营造亲清的政企氛围。通过工作座谈、开展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主动听取外资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诉求,有针对性地做好知识产权服务。   在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主动加强对我国出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胡文辉说,在法规完善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配合司法部起草了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涉外法规。在专业服务方面,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指导。截至2024年底,累计向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在基础支撑方面,不断加大涉外知识产权律师培养力度,联合司法部开展专题培训。收集汇编189个国家和地区的1339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国际条约,发布16个重点国家知识产权国别指南和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持续加强信息供给。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同时,坚定维护我国出海企业在外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胡文辉表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良品铺子易主惹诉讼 广州国资欲... 蒋政刘旺中经记者 蒋政 北京报道良品铺子易主事宜再起波澜。7月21日,良品铺子发布关于控股股东涉及诉...
广场舞大赛 “舞”出欢... 转自:贵州日报 7月25日,气氛热烈、场面欢乐的观山湖区金阳街道广场舞大赛在喀斯特城市广场举行...
三好学生自我鉴定表 三好学生自...   大学三好学生自我鉴定范文一  即将毕业之际,回顾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站在新的起点上,拥有了更多的...
评三好学生的自我鉴定 小学三好...  自XX年9月入学以来,在学校的关怀和老师的帮助下,在父母的疼爱和自身的努力下,该生成绩优秀,思想端...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二篇 ...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一: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最新或2023(历届)**月—最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