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任瑞铭)7月23日下午,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质检院”)举行——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搬进质量检验一线,探寻“好品山东”的质量密码和品牌内涵。
7月23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现场。(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在省质检院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工人们对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做发射类试验和抗扰度试验,这是电子电气产品在进行CCC认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或出口认证时必做的试验项目。
而在国家包装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济南)物理检测实验室,一线工人反复测试试验,实现以3g瓶盖设计撬动30万吨树脂原料的绿色循环。
同样是在省质检院,参加新闻发布会的企业负责人也在为自家产品的硬质量积极推介。这一刻,“质量”使所有人同频共振。
质量立则品牌立,质量强则品牌强。
“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经过8次质量检测,涉及200多个指标,我们的品管部实验室已经实现国际互认”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达”)董事长、总经理高春明介绍,企业深耕化妆品产业27年,正是构建了整个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才能实现“复购率高于行业大概5个百分点”的品牌成绩。
起步于青岛无线电二厂,海信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全球化品牌10强”。在海信集团副总裁、品牌部总经理朱书琴看来,“质量为先”是企业走向世界的底气:“在海信ULEDX电视研发过程中,我们专门搭建了全面覆盖家庭光照环境的无极光控系统,并进行了百余种场景的感知测试,就是为了研发出用户真实场景里的好画质。”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鲁花集团总裁辛旭峰眼中,老百姓的口碑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从花生播种到结果收获,“每一个过程都不能松懈”。历经八、九年,通过无数次试验,该集团终于成功培育出产量高、出油率高,油酸含量高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一粒小小的花生种子结出品牌发展的硕果。
同样与质量“较真”的还有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在研制无铅釉的过程中,产品合格率一度降到了50%以下,是进是退,企业面临艰难抉择。但苏同强和经营班子、科研团队却始终坚信:“攻克无铅釉这道世界性难题,没有巨大的付出,决不可能轻易成功。”
整整3年,一千多个日夜的试验和坚守,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铅釉技术,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合格率也达到了97%的历史最好水平,成就了华光健康用瓷第一品牌的荣耀。
从福瑞达的“科技美肤”、海信集团的“智慧家电”、到鲁花集团的“品质粮油”、再到华光国瓷的“文化匠心”,4家企业以匠心雕琢品质,用品质擦亮品牌,一场发布会窥见企业品牌发展的“质量密码”,更呈现出“好品山东”的强大魅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