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智能化”提速:从生态布局到技术突围的产业攻坚
创始人
2025-07-24 20:37:26
0

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燕南 长春报道

“中国已实现电动化换道超车,智能化方面终端市场先行,产业生态日趋丰富。当前核心任务包括两个阶段目标:2025年至2030年,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扩大用户基础,培育智能驾驶文化。”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表示。

当前,智能汽车正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从电动化的换道超车到智能化的加速渗透,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战场。

为此不少行业专家与企业掌舵者们纷纷聚焦技术突破、生态构建与产业协同,从高阶自动驾驶的窗口期预判到AI定义汽车的新趋势,从芯片国产化的提速到车网互动的场景落地,多元视角共同勾勒出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

产业发展趋势:从战略布局到生态重构

哈尔滨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蔡蔚提到,电动化+清洁化是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电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零部件必须实现自主可控。推动“四化”发展,即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是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据了解,全球智能化竞争已全面展开,各国均在发挥自身优势。所以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此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把握发展节奏、明确行业目标至关重要。

“我们的目标不能只放在低阶技术的普及上,要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率先实现L3及以上技术应用的国家和企业将占据关键优势。结合企业动态判断,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或将是L3、L4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期。”张永伟表示。

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表示,上半场的电动化进程中,随着中国车企的积极布局,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份额、技术竞争力及产业竞争力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如今,电动化领域的差异性已逐渐缩小,同质化现象越发明显。

“下半场的智能化,将是更为关键的战场。电动化仅改变了汽车的动力形式,并未触及汽车的根本形态;但智能化不仅为电动化提供了坚实基座,更将通过智能驾驶等技术,深刻改变用户的用车习惯与出行方式。”吕鹏表示。

根据芯驰科技MCU产品线总经理张曦桐介绍,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智能座舱和车控芯片国产化率成为重点。近年来,车企积极自发采用国产芯片,推动国产化进程明显提速。供应链关系正在重构,越来越多的本地芯片企业参与到整车设计早期阶段,与主机厂、Tier 1联合定义产品、共同开发,以满足快速迭代和高质量要求。

不过在产品“竞速”的背景之下,行业也面临着挑战。例如从技术方面,也有瓶颈亟待突破。

“除了速度,质量依然是重中之重。车规芯片与消费芯片存在显著差异:车规芯片需通过严格的AEC-Q100可靠性测试,在功能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技术门槛,这是消费芯片难以企及的。”张曦桐则表示。

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兼九章平台CEO周时莹提出,随着AI大模型快速进化,车载应用从传统软件定义汽车转向“AI定义汽车”。“面对自动驾驶的挑战,安全是底线,但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避免车企成本增长,是一大难题。若动力、软件、芯片等核心环节都做冗余设计,智驾系统将因成本过高、可维护性差而难以实现2C端量产。”她表示。

技术创新突破:从路径探索到应用落地

吕鹏则表示,产业发展阶段决定了核心策略。若产业已成熟,降本会成为重点;若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则需以技术迭代为核心。。

他强调,若在行业未成熟时过度强调降本普及,可能会牺牲用户体验、安全性,阻碍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通过快速技术迭代提供更优产品。

吕鹏表示,对于车企而言,把握智驾发展的节奏至关重要。节奏失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因为算力与算法是两大核心制约要素:算力决定体验上限(算力不足则难以实现高阶体验);算法决定上限的兑现能力(若上限是100分,仅能兑现20分则会陷入竞争劣势)。

因此,在吕鹏看来,关键在于把握每年量产的“最佳甜点位”——即软件与硬件能力达到平衡:既能满足竞争需求,又能快速实现规模化(从而控制成本),而非单纯以低成本为目标。

不过吕鹏也表示,“甜点位”是动态变化的——就像手机行业中,无论是高端机型(如iPhone)还是中低端机型(如红米),每年都会提升性能,智能驾驶行业的“甜点位”未来也将持续上移。我们判断,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更高算力的平台将成为新的“甜点位”。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教授王建强则从技术方面分享了智能汽车的发展思路,尤其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他强调,“聪明车”必须是“安全车”。他表示,目前智能汽车安全技术主要沿着两条路径推进:一是规则驱动,具备逻辑清晰、可解释性强的优势,但面临泛化能力弱、难以覆盖长尾场景等瓶颈;二是数据驱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泛化性,但存在“黑箱”属性、难以溯源、对极端场景识别能力不足等问题。两种路径各有优劣,均难以单独支撑智能驾驶向更高等级演进。

为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他提出“认知驱动”路线,融合人类类脑认知与知识经验的启发方式,通过感知—认知—决策三大环节打通规则与数据的融合通路,实现系统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准确感知、深度认知与安全决策。

“安全是定义智能驾驶的第一标准,也是长城汽车一直以来的造车理念。”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副总工程师逄淑一提出,作为最早布局端到端技术的主机厂,长城从开发初期就锚定“端到端+无图”技术方案,推出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大模型SEE。该模型采用“数据驱动+模型安全+安全策略兜底”模式,在端到端大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安全评估网络和人工规则进行安全仲裁,保障系统安全;同时,VLA模型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复杂路况的语义理解与耦合强化学习能力,生成更拟人的驾驶策略,优化驾驶体感。

根据张曦桐介绍,芯驰除了第一条产品线是规模化量产的智能座舱芯片。第二条产品线则是聚焦整车最核心的高功能安全、高可靠性的MCU芯片E3系列。“E3系列是针对汽车安全相关应用设计的新一代高性能微控制器产品,是现有量产车规MCU中性能最高的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高安全级别车规MCU市场的空白,可覆盖区域控制、车身控制、电驱、BMS电池管理、智能底盘、ADAS智能驾驶等10+核心应用领域。”她表示。

她进一步表示,主机厂在选芯片的时候非常在意整车芯片的性价比包括核心的竞争力,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身。

(编辑:张硕审核:童海华校对:颜京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援青15年:架起连心桥 携手促... 医院里,援青医生正在进行人才培养。通讯员 俄日措 摄西海新闻记者 马璞馨医院里,先进医疗技术为老百姓...
实习医生医院临床检验科实习体会... 我的实习生活是难忘的。它让我经历了酸甜苦辣,体验了真正的痛苦和快乐,它是付出就会收获的真实写照。让我...
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4万元现金物... 图为李女士给王秀兰送锦旗时的合照。西海新闻记者 张继婷 摄本报讯(西海新闻见习记者 马海峰 记者 张...
润达医疗上半年业绩首亏 转自:中国经营网中经记者 晏国文 卢志坤 北京报道曹学平 7月22日,军队采购网发布了关于对...
护士儿科护理实习心得体会 儿科...  一个月的儿科实习阶段转眼即逝,时间从指缝中悄然溜走,抓不住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一个实习的结束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