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提起笔来,不免有几分兴奋,因为又要提及上译厂,特别会涉及厂里的最新动态。情不自禁,想把因参与工作所看到的感到的点点滴滴都写下来,和影迷朋友们分享。
说起来,从动画片《大圣归来》在厂里加工配音以来,差不多十来年,我没有参与厂里的业务活动。耳边当然刮过一点风。好在云开日出,最头疼的问题逐个获解决,是撸起袖子让新的一页掀开的时候了。最可喜的是,可全力以赴大抓主业,也就是外国电影的配音了。之前已从报刊上听说,近年来,厂方争取到了几个国产老电影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等沪语配音的任务,观众反响不俗,应说是难得的新气象(将来如有《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什么的要配沪语,我亦很想尝试)。接着的,就是上月起着手进行的一个外国老电影加工配音工作。
这回是北京方面发来的好莱坞黑白老片,《控方证人》,要得还挺急。影片改编自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演出过话剧版)。我是突然接到厂里电话,邀我配个角色。我虽“带状疱疹”九个月了也不见痊愈,但厂里的事能帮忙的总应答应。那么,且先说说我自己的这部分。先说结果:很“扫兴”,你若有兴趣听一听,恐是要辜负你的希望了,因为配得不尽如人意。我这个角色是个不能出庭的被告方委托人的事务律师。戏份虽不多,我可不敢掉以轻心,时间紧也争取看了原片,拿到完整的工作台本。经反复酝酿,我认定此人相当于首长边上的翻译,要有十足的积极性、卖力的工作劲头,但又不宜喧宾夺主。心里多少有点底,第二天一早便“奔赴战场”。然进棚之后,一开口便感到满不是那么回事。首先,一出场,对方出庭律师的大名便念得不准,纠了好几遍也过不了,简直是乱了套了,因底下念得越顺溜,现时现刻要改就格外吃力。接下来,就我来说,依然不习惯现场无演员交流的配音,录音过程还要套上个小“耳朵”,实在是分心。再加上“带状”病还在作怪,导致本就越来越加剧的咽炎更加严重,嗓子很快便疲劳,语速、情感等什么都受影响了……得,不再多说,到此为止,以后汲取教训。还是把更多的篇幅留给厂里的年轻接班人同事们,看他们是如何为打“翻身仗”而努力的吧。
好莱坞影片《控方证人》
现在的这帮小字辈,领军人物自然是五十出头的东北豪爽小伙刘风了。我们都是上戏校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厂长还在世,唯一从上戏挑选来的配音人才就是他。小刘的低音丰满,有水分,又有亮音,难得也不带东北地方音,是个好苗子。这个戏里,他挑起三个主角之一的担子,为出庭律师威尔弗里德配音。他还是上译厂厂长、导演。身兼数职,还能在录音现场前前后后“上蹿下跳”,嗓子也很经用,可见他的从容和潇洒。威尔弗里德这个角色,配戏的难度很大。不只是伶牙俐齿、语速快,更是一个变化多端、老奸巨猾的形象,而饰演这个角色的又是好莱坞大演员查尔斯·劳顿,他在镜头面前极松弛的老道演技令人称绝。我认为,刘风的配音能和角色相当地贴,实在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是他在棚里表演上的一个突破。我对他说:你要把配戏心得好好写一写,如何理解和表达,供小师弟小师妹们学习参考。
这回的工作中,我还注意到一些不算小的细节,令我大开眼界,领会到背后厂方的良苦用心。那天我到大录音棚录戏,一眼就见一个角落整齐摆放着一大排椅子。我以为可能是安排年轻配音同事们坐那儿看我们如何配戏,刘风解释道:这是录之前让小青年们做做功课,模拟法庭,在此情境中一个个站起来展开台词的交锋,让他们对台词尽可能有感受、有感觉。我不免拍手称好。无疑,这样的新招数多多益善。
还有个细节是,刘导在工作过程中,花很大精力和时间就在现场继续推敲剧本和台词。比如我也有句台词,本子上译成——“这位是伦敦最一流的出庭律师。”录的时候,我们都觉着意思还不够鲜明。刘风马上让录音暂停,先解决台词的精准度问题。提出好几种修改方案(此时连录音师也动员进来动脑筋),最后还是刘导拍板:“就这样改:这位是伦敦最好的出庭律师。”讨论结束,工作继续。我当时就想,这倒是我们厂的老风格:把一剧之本的质量用心地做到极致。事后我不由回想起当初把孙道临老师借到厂里来配《基度山伯爵》的情景,我们这些小鬼都乐意钻到棚里来观摩。印象最深的是,道临老师每遇到台词不尽如人意之时,并不急着录,而是马上建议停下来,不惜花费时间再三斟酌、推敲、改动本子,直到和执行导演都满意了,才录下捋顺的台词。
《控方证人》中另外一男一女两个主角,特意邀请了上海话剧中心的演员野芒和宋忆宁。这两位都是老戏骨,且八十年代那会儿在电视台录制外国电视连续剧时大展拳脚,是很有实力和经验的配音者,他们在棚里的表现都很到位。我因此更有感触:这又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他们从今之后只要有兴趣有时间,尽可能多地来我们厂里帮忙。全上海的配音人才,老老少少,都应互相团结,互相提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正是我们向往的一种良性局面。此外,作为一种过渡,现在也应多召集一些“老人”来配音,一定会对年轻接班人尽快地成长大有裨益。
我曾说过,我们的生命是和上译厂联系在一起的。我又说过,用功和坚守是我50多年来最有把握做到的事。我还说过,我们搞配音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让老百姓满意高兴。所有这些念想,愿和年轻的正在接班的配音同事们共勉。加油啊,所有有志于配音事业的伙伴们,加油!
原标题:《夜读 | 童自荣:回归“主业”》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蔡瑾
约稿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童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