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入社区、进企业、跑商户,下基层、办实事、拉家常……福州市仓山区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真正把问题解决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破立并举:从“小马拉车”到“轻装上阵”
“现在办起事情来,越来越方便了!”近日,在仓山区螺洲镇螺洲社区,刘先生指着“服务清单”说,“有了这张清单,剩下的事只要交给社区干部就行啦。我们再也不会因为交材料而耽误自己的事情了。”
这张“服务清单”梳理出40项经常性服务事项,明确了事项的申办材料、办理时限、办理途径等9项内容,创新“协理员线下分级办理”制度,推行村级主办、村级代办、村级协办三种服务方式,助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了。
不仅做好减法,更要善做加法。仓山区委组织部持续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以相互联动、多元参与的村(社区)规范化运行“权责、服务、指导”三张清单制度,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的基层治理闭环体系,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方式创新、能力提质,为村(社区)干部减负增效。
过去,部分基层干部怕担责,以台账留痕、打卡签到等方式“自保”,反而加重工作负担。对此,仓山区坚持容错与纠错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纪委监委、组织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容错会商长效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分领域、清单式”明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5方面10个“试错空间”,推动容错纠错程序具体化和结果运用规范化,旗帜鲜明地鼓励和保护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干部。
数字赋能:从“治理难点”到“治理亮点”
从此前需要到现场提交纸质招租材料到云端平台电子档一次完成,在仓山区纪委指导推动下,区国资公司开发“榕易租”资产竞价平台,以“互联网+电子竞价”的方式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出租,推动资产线上招租、公开竞价、廉洁运营。
“榕易租”打破传统招租方式,找准“关键点”“风险点”“结合点”,实行“透明交易、公平竞价、阳光招租”。自平台上线以来,成交村集体资产624宗,中标房产总面积455984.4平方米,成交总价22.1亿元,溢价金额2.97亿元,溢价率15.52%。
“没想到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办完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市民陈先生需要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审批手续,仓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综窗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靠前服务,引导群众办理“开书店一件事”。
区政务服务中心结合窗口服务特点,积极落实福州市“精品一件事”服务改革,通过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优化办事窗口、完善联动机制等方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贴心服务。“开书店一件事”申请材料从26份精简至12份,跑腿次数从6次压减至最多2次,大大缩减办理时限。
深学笃行:从“人少事多”到“一线集结”
仓山区聚焦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破解基层“人少”难题,把征迁交地一线、重要项目建设一线等作为践行“四下基层”的重要领域。
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仓山区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深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企业点题、一线接办、部门协同、区委研定机制。全区39名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园区、进楼宇、进项目,每季度第一个月开展“服务企业月”行动,聚焦企业关切、全力破解难题,迄今全区干部走访企业1758次、解决问题386个。
在南湖片区,党员干部们践行“一线工作法”,白天进户丈量、深夜研判方案成为常态。征迁干部陈燕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群众诉求:为独居老人联系周转房、帮经营户对接新商铺……“与其坐在办公室催进度,不如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补偿标准是否透明?”“安置房质量怎么保障?”面对征迁户的疑虑,仓山区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作为破题关键。6支由党员干部、律师团队等组成的“政策快递小分队”,在项目现场、群众家门口深入宣传解读征迁交地政策,开展现场办公、接待来访、协调问题等事项。至7月23日已封房1199栋1451户,占比96.86%;已签约1186栋1446户,占比96.53%。(李昊)
编辑:郭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