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青海西宁的中复神鹰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直击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全过程,探寻这一战略性新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脉络。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生产基地 视频来源:中复神鹰
产品覆盖多场景
走进中复神鹰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根直径仅数微米的碳纤维丝在设备中不断成型,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最终成为高性能的碳纤维产品。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时监控着各项生产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中复神鹰西宁公司碳纤维生产车间 公司供图“该基地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5%,这里采用的干喷湿纺技术是企业自主突破的核心技术,充分彰显了我国在碳纤维生产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复神鹰营销中心总监滕杨智介绍。
在展厅内,记者看到了碳纤维的多元应用:从航空航天的关键部件,到汽车轮毂的轻量化革新;从新能源领域的风电叶片与储氢容器,到医疗器械以及高端体育器材,其轻质高强的特性正在深刻改变多个行业。
滕杨智介绍,公司产品覆盖全场景,围绕风电、碳碳复材、体育休闲等领域开发31个系列定制化产品,未来还将拓展低空经济复合材料、船舶耐腐蚀材料应用。
新技术多点开花
“我们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创新原点,以产业协同为发展路径。”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健表示,面对全球碳纤维产业的深刻变革,企业将通过更卓越的产品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性价比和更高效的服务体系,助力合作伙伴在行业浪潮中勇立潮头。在她看来,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其应用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关系到重要产业的竞争力,企业有责任为国家战略性需求、新能源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支撑。
“集团将持续强化技术协同与资源整合,全力支持中复神鹰突破关键技术壁垒,筑牢国产高端碳纤维自主保障体系,与合作伙伴并肩再创新辉煌。”中国建材集团副总裁刘标表示。
对于碳纤维行业的发展,中复神鹰相关负责人预测,未来中国碳纤维市场的增长将聚焦汽车交通、轨道交通及热塑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三大领域,而“可回收”属性已成为驱动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对可回收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日益迫切。”滕杨智认为,实现材料的闭环循环利用,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可回收碳纤维技术,无疑将成为行业未来强劲的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