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能源报
从南方电网走向能源行业,开源电鸿打造产业新生态。
在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开源生态建设迈出关键一步。7月23日,在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开幕式上,由南方电网牵头、协同众多合作生态伙伴共同成立的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正式启动,并同步发起“社区十大开源示范案例”征集。相关部委领导及南方电网公司、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广核集团、内蒙古电力公司、国电南瑞科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领导,共同启动了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
作为基金会能源电力行业首个基于开源操作系统的全产业链开源应用社区,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已升级为能源行业的电鸿、产业生态的电鸿。
当前,开源已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从代码迭代到产业落地,从技术共享到生态共建,开源的力量正赋能千行百业。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以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关乎未来能源安全与经济命脉的关键举措。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设备标准不一、数据孤岛林立、系统协同不畅等问题,制约着行业数字化绿色化的步伐。数据显示,设备操作系统碎片化导致兼容成本占IT预算15%—20%,数据孤岛造成全局调度效率损失,年折合约260亿千瓦时电量浪费,电力行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开源技术以其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特性,为打破技术壁垒、降低生态成本提供了全新路径。
南方电网践行国家开源战略,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于2023年10月在北京正式发布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在国家部委和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指导下,基于开源体系,南方电网在能源电力领域正全面构建一套覆盖云边端的电力统一物联操作系统,面向实时控制、边缘计算、极轻量等复杂场景,以底层内核重构实现安全与性能增强,破解海量终端“七国八制"的痛点,实现“书同文、车同轨”,构建起了贯通“芯片-终端-平台-应用”的全栈开源生态。
基于这一技术优势,开放原子电鸿开源社区汇聚了芯片、设备、服务等全产业链力量,融合物联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多元接入、跨域协同等共性难题,通过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为能源领域开源生态注入持续动能。
电鸿操作系统在多个省市实现落地案例,为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秀样本。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全域综合示范区,电鸿操作系统展现出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一套系统兼容多品牌设备,即插即用的特性大幅提升了电力终端组网效率,数据处理时效从小时级跃升至分秒级,让现场安装和运维调试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在广州南沙,充电桩与电网调度系统通过电鸿实现实时联动,根据台区负荷情况动态调节充电功率,单桩的充电效率提升40%。从电力智能运维到家庭智慧用电,从工业能源管理到城市能源互联网,电鸿生态正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催生绿色低碳的能源新业态。
电鸿生态已吸引500家产业链厂商加入,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创新格局。在业界看来,基于电鸿的探索实践,不仅系统性解决了电力设备异构互联等行业痛点,更开创了国有企业主导开源生态创新的示范模式,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天,社区的成立成为电鸿新的起点,未来,南方电网将联同众多合作生态伙伴,通过技术标准共建、开发资源共享、产业生态共治等开源机制,用开源代码托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让生态协作照亮千行百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数字动能。
文 | 本报记者 李丽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