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理念遇上供应链金融:健康指数能破解什么难题?
创始人
2025-07-24 19:07:18
0

来源:供应链金融

2025年7月20日下午,一场聚焦产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专题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数字金融合作论坛和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中企云链作为战略合作单位,得到了丰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企云链董事长刘江在会上发表演讲,结合中企云链十年实践,深入剖析了供应链金融领域现存问题,并提出构建供应链金ESG健康指数的创新思路。

政策密集出台,现实问题待解

近两个月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总局等四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民营企业投融资的政策。发改委《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专门章节涉及投融资;工信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大篇幅谈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确权问题;人民银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于6 月 15 日正式实施;国家金融总局自去年 10 月起也持续发文推动小微企业融资。

可见,国家对于中小民营企业高度重视,并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加以扶持。然而,政策的密集出台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还未能立即得到解决。究其原因刘江认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不能一概而论地要求取消。他以自身曾经做过央企财务部长的经历为例,面对的甲方是建筑业、制造业的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或地方政府等,签订合同时,就明确规定了“账期”,这就导致产业链上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客观存在。对于这样的情况,解决供应商融资问题,关键在于“拿到确权”,只有核心企业确权后,供应商才能利用其优质信用商实现低成本融资。

而那些面向个人提供产品的企业,其下游多为现金结算,应收账款少、可积极推行现金付款。可见,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存在状态存在差异。

刘江进一步着重指出,解决应收、应付账款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处着手开展治理工作。当下,相关政策更多地聚焦于付款环节,试图在这一末端发力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的企业运营流程中,付款方式在采购与销售部门进行签约洽谈时便已早早确定,财务部门往往只能被动地按照既定方案执行,缺乏足够的主动调整空间。

鉴于此,我们应当将目光投向企业生产经营的源头——签约和招投标环节。在这一关键阶段,要大力回归契约精神,以诚信为基石,积极推动大企业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同时,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这一创新手段,巧妙地将商业欠款转化为金融欠款。通过这种方式,把原本相对模糊、缺乏强制力的软约束,转变为具有明确规范和严格执行的硬约束。

如此一来,便能够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强企之力助力弱企成长,促进大中小企业之间实现融通发展、协同共进,而不是让大企业将应付账款异化为一种盈利工具,从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的商业生态环境。

避免产业链金融发展陷封闭误区

近年来,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蓬勃兴起,众多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纷纷投身其中,自建平台。刘江深刻剖析指出,产业数字金融本质上属于平台经济的范畴,而“规模制胜”则是其本质。

有数据为证,中企云链在2022 年放款规模突破 2500 亿元大关时,才实现盈亏平衡。这一实例清晰地表明,对于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而言,规模是一道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规模不足的平台极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亏损的泥沼。因而,部分平台企业为实现盈利,选择了“封闭”的模式,通过行政指令要求供应商使用自有平台、指定保理公司等,甚至大幅加价融资,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产业链生态。

“这就好比我们不能因为道路上偶尔发生交通事故,就因噎废食地禁止汽车行驶。”刘江形象地比喻道,“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企业恶意滥用产业链金融手段,就对整个产业数字金融模式全盘否定。真正应该受到惩罚和谴责的,是那些恶意拖欠款项、通过不当手段牟取利益的企业。”

令人欣喜的是,2025 年国家提出的“五统一、一开放”政策,犹如一盏明灯,为产业数字金融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这一政策旨在打破企业自建平台的垄断局面,让广大中小企业能够真正拥有自主选择权,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挑选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的金融产品和平台。如此一来,便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倒逼各平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推动整个产业数字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ESG 健康指数:破解困局的新路径

刘江在发言的最后给出解决产业数字金融领域的诸多困局的新路径——借鉴 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构建供应链金融 ESG 健康指数或许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该指数可从四个维度构建:

一是应收应付平衡度。部分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很小而应付账款很大,这种失衡状态实质是侵占供应商资金用于自身扩张,难以持续,健康的产业链应保持应收应付的动态平衡。

二是有息无息匹配度。部分核心企业将自身应承担的有息负债转化为供应商的融资成本,导致产业链整体财务成本攀升。健康指数应监测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有息负债结构,确保成本合理分配。

三是产业利润共享度。国内部分核心企业的供应商持续亏损,健康的生态应让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利润率基本相当,使供应商也能盈利,行业才有发展潜力。

四是不相容业务必须分离。平台运营与资金业务应严格区分,建立“做平台不碰资金,做资金不建平台” 的防火墙机制,从制度上消除垄断冲动。

刘江表示,希望通过像构筑ESG指数一样,构建供应链健康指数,让核心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领供应商共同发展,共同开创供应链金融的美好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省6万吨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启... (来源:电池工业网)本网讯  据当地媒体消息,广东省新能源循环经济零碳智慧产业园广州总部项目,在花都...
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 证券代码:603195 证券简称:公牛集团 公告编号:2025-064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
华友新建磷酸铁项目,年产能60... (来源:电池工业网)本网讯  发力磷酸铁锂的同时,华友控股集团正同步加大对上游材料磷酸铁的投资。日前...
乌苏里江迎来捕捞季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7月16日零时,为期35天的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干流禁渔期...
宁德时代青海项目开工,追投5亿... (来源:电池工业网)本网讯  7月23日,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极片项目在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