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
在突破去年11月以来的下降趋势线后,A股便依托5日均线持续上行,期间未现大级别调整,当前更能在日内完成分歧转一致的深V反转,彰显市场韧性十足,牛市气象开始显露。我们认为,A股当前或正处于全面牛市的起点,后续仍有充足上涨空间。
积极因素纷纷显现,支持A股持续上涨
技术面上,A股形态表现强劲。上证一度突破3600点,创去年10月以来新高。动量效应显示,指数突破关键关口后往往在FOMO情绪驱动下惯性上冲。当前短中长期均线已经全部拐头向上,呈现出典型的多头排列,同样印证市场正处于强势上涨行情。未来如果A股可以有效突破去年10月8日天量墓碑线,更是可以极大提振市场情绪,并在技术上构成关键做多信号。
另外,当前A股波动率仍处历史低位。截至7月23日,300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报19.44点,50ETF期权报17.56点,不仅低于4月7日的29.73点和26.94点,更远低于去年10月8日的44.45点和48.39点。作为典型的交易型市场,A股波动率具有均值回归特征,其放大通常需指数大涨大跌配合。鉴于中长期资金入市托底夯实市场底部,我们认为波动率更可能通过上涨实现回归。
资金面上,增量资金潜力充足。虽然A股上涨带动赚钱效应扩散,但从各大社交媒体反应来看,尚未出现“924行情”中场外资金集中涌入的情况。两市量能温和放大,融资余额与股票ETF规模缓升,从侧面验证当前增量资金流入状况健康稳健。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市持续震荡,国债收益率上行,债券基金净值回撤,7月7日以来万得纯债型基金总指数累计下跌0.13%。鉴于下半年银行存款利率或继续下调、估值改革加剧银行理财收益波动,以及固收产品收益率可能阶段性回撤,我们认为居民储蓄存款和固收产品资金向股市搬家将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而对于公募及保险等机构资金,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供的基金公司公募二季报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升至84.01%(+0.23pct),但A股仓位降至70.05%(-0.74pct),已经是连续3个季度下滑,主要是主动偏股型基金加大对港股的配置力度。年初以来,保险亦积极布局A股,多次举牌显著提升权益配置。预计公募回补A股仓位与险资提升权益占比,同样将持续贡献可观增量资金。
政策面上,重大利好频频释放。当前我国居民和企业部门杠杆率都处于高位水平,无论是鼓励居民消费还是鼓励企业投资,效果都相对受限。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带头是最优路径,结合我国国情,体现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市场对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关注度,明显超出对单一项目经济回报的正常预期,更多折射出对下半年政府部门扩大基建投资的导向。
同时,自定调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以后,各部门在落实反内卷政策上的步伐明显加快,煤炭、生猪、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突出领域都有相关政策出台,我们预计未来反内卷政策很有可能与政府扩大基建投资相互结合,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推动宏观基本面和企业盈利触底回升。市场三步走分为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政策底和市场底已然出现,接下来市场大概率继续演绎上涨行情,助力A股不断创出新高。
大资金蓄势待发,重大事件或将引爆全面牛市
当上证突破3500点、3600点等关键点位时,券商、保险等大金融板块往往出现异动引导市场做多情绪,这正是大资金试图点火引爆牛市行情的体现。不过,上证在3500点附近曾反复争夺7个交易日,7月23日,3600点更是得而复失,主要是市场对当前突破尚存疑虑,尚未形成牛市共识,因此跟风资金不足以承接集中涌现的大量卖盘。
我们认为,现在A股步入牛市需要的各类条件都已经就位,关键是要出现宏观上的重大事件来鼓舞信心、凝聚人气,在市场上形成一致看好A股行情的预期。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