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从“人防”到“智控”
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应用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破解行业管理难题
□ 胡顺祺 王宇晖
近日,在中国石化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炼油配套工程现场,首批植入智能芯片的混凝土试块制作完成。这标志着由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总站”)主导研发的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在中国石化重点项目中全面应用,为中国石化重点项目的质量管控树立了智能化新标杆。
针对传统工程见证取样存在样本调换、数据篡改等顽疾,总站在洛阳分公司百万吨乙烯项目炼油配套工程建设中,以“一芯一码”为核心,打造从现场取样到实验室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取样员通过手机App提交试块委托信息后,扫描专用芯片二维码,将唯一性编码与试块绑定,再将芯片植入混凝土内部,形成不可复制的物理标识。这个过程中,取样员与见证员需先后扫描芯片上的二维码,实时上传至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该平台自动记录试块的GPS定位信息、时间戳及操作人员信息,杜绝“代签代检”。试验室接收试块后,通过App扫描芯片二维码核验样本真伪,调取委托信息。检测设备完成试验后,自动上传原始数据至该平台。此举能有效隔绝人为干预。
“智能见证取样监管平台的成功运用,标志着智能化监管实现三大突破,即源头防伪革命、过程透明可控、数据零篡改。”总站郑州监督站专家李富立说,“该平台是工程质检领域的‘电子身份证’系统,通过将芯片识别、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植入关键管控环节,实现从‘人盯人防’到‘技防智控’的跨越式升级。”
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平台已在中国石化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等项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