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执法有“凉”策 | 执法人不服“暑”
创始人
2025-07-24 16:54:52
0

(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七月的骄阳炙烤大地,作为基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既要守护碧水蓝天,也需直面酷暑“烤”验。如何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高效地完成执法任务?以下是我在高温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凉”策:

安全防护为先,筑牢健康屏障

一是科学装备,外御热浪。防晒霜、宽檐帽、冰袖、速干透气制服是基础。佩戴偏光墨镜不仅防眩光,更能保护视力免受强烈紫外线侵袭。选择轻便透气的运动鞋或专用劳保鞋,避免闷热。

二是水分补给,内调循环。随身携带大容量水壶(建议1.5升以上),加入少量盐分或补充电解质泡腾片。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15—20分钟补水100—15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负担。随身携带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灵活避峰,巧用时间。避开正午(11:00—15:00)最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户外巡查。利用清晨、傍晚时段开展重点区域巡查、采样工作。将文书制作、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等室内工作尽量安排在午后高温时段。

提升效率有方,科技赋能减负

一是智慧工具,精准出击。充分利用无人机开展初步巡查,快速锁定疑似排污口、扬尘源、垃圾倾倒点,减少无谓的徒步暴露时间。熟练运用移动执法终端、便携式快检设备(如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便携式VOCs检测仪),现场快速取证定性,减少现场滞留。

二是规划路线,协同作业。出勤前借助地图软件,规划最优巡查路线,减少重复路线与无效往返。与监测站同事密切配合,共享采样点位信息,争取一次出行完成多项任务。

三是预案先行,速战速决。针对夏季易发的涉水、涉气、固废倾倒等举报,预先制定简明核查流程与要点清单,确保现场检查目标清晰、步骤明确、取证高效,缩短烈日下的停留时间。

执法过程“降温”,专业与关怀并重

一是注意设备耐热,数据保真。采样容器、快检仪器等存放于车载冰箱或隔热箱中,避免高温暴晒导致样品变质或仪器失灵。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校准,确保高温环境下数据准确可靠。执法记录仪等电子设备也需注意散热。

二是强化“高温证据”管理。现场获取的样品(尤其水样、微生物样品等)立即标识并冷藏保存,及时流转送检。照片、视频证据拍摄时注意记录时间、地点及环境温度(如有条件),必要时在笔录中备注高温天气对现场状况的可能影响(如异味挥发加剧)。

三是注重沟通方式“清凉化”。面对企业人员或当事人,保持冷静专业态度,避免因高温烦躁引发冲突。选择阴凉通风处进行必要问询,言简意赅。清晰告知高温天气下其环保设施(如废气、废水处理设施)需特别关注的运行要点。

应急准备不可缺,团队互助是后盾

一是掌握急救知识。全员熟悉中暑(热射病)的识别(如高热、无汗、意识模糊)和初步急救措施(阴凉、降温、补水、呼救)。

二是强化信息互通与守望相助。外出执法时,与值班室或队友保持定时联络通报位置与状态。两人及以上小组同行,互相观察身体状况。在车内常备清凉油、湿毛巾、备用饮用水等应急物品。

三是时刻关注身心状态。自我觉察身体信号(如头晕、心慌、恶心等),绝不逞强。高温易导致疲劳积累和情绪波动,适时轮休调整尤为重要。团队负责人需关注成员状态,合理调配任务。

烈日灼灼,基层执法人守护蓝天的脚步未曾停歇。每一次避开正午烈阳的科学规划,每一瓶及时补充的盐水,每一次运用无人机精准锁定污染源,都凝结着我们与环境挑战周旋的智慧。这些微小却务实的“凉”策,既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坚实屏障,也是提升执法效率、确保生态环保铁军战斗力的关键支撑。

作者单位:商丘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降温反内卷?华创首席紧急辟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金石杂谈)转...
娲石水泥:上半年实现各类建材产... (来源:砂石骨料网)近日,砂石骨料网从湖北黄石广播电视台获悉,2025上半年,娲石水泥通过持续技改,...
南洋理工大学揭晓:AI看视频为... 这项由南洋理工大学S-Lab实验室的张远涵、刘紫薇等研究者领导的突破性研究发表于2025年7月,论文...
两会关于事业单位养老金提案,最... 两会关于事业单位养老金提案,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事业单位养老金提案政策解读养老保险事业...
两会关于公务员养老金提案,最新... 两会关于公务员养老金提案,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关于公务员养老金提案政策解读在养老保险改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