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漫步清华园追寻大师足迹,穿梭厦大芙蓉隧道感受艺术气息,在武大“百步梯”上重走名人路……这个暑期,走进高等学府体验其独特文化与学术氛围,成为不少游客的选项。全国多所高校优化预约流程、升级导览服务、推出特色活动,力求让公众的“名校之旅”更顺畅、更有收获。然而,如何在开放共享的热潮中,有效化解“黄牛”倒票、游览秩序等难题,确保知识普惠的同时守护校园安宁,依旧是公众关注的话题。
参观热情高涨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代表,清华大学是不少游客暑期北京游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7月10日11时,闷热了许多天的北京下起了雨,而清华大学西门仍排起了等待核验参观的长队。河南游客柴女士带着孩子站在队伍中,“我们今天早上到北京的,打卡的第一站就是清华大学”。柴女士说,孩子想亲眼看看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
漫步在这座绿树参天的百年学府,虽然下着小雨,但是在清华学堂、水木清华等打卡点,仍可见不少游客拍照留念。重庆游客李晓峰向中国旅游报记者展示了孩子与标志性景点“日晷”的合影,他们还打算骑着清华专属的紫色单车,去校园里的文创商店买些纪念品。“想让孩子感受一下我国最高学府的文化氛围。虽然他还小,但希望这种熏陶能在他心里种下一颗热爱学习的种子。”李晓峰笑着说。
拥有“中国最美高校”之称的厦门大学,1.1公里长的芙蓉隧道,是学校必打卡的景点之一。两边的白色墙壁上绘满了学生的艺术创作,形态各异的人物、鲜艳夺目的色块、生动活泼的线条,将整条隧道粉饰成了一条独特的艺术长廊。江西游客徐先生与孩子坐在隧道下的台阶上歇脚,仰头欣赏着头顶绚烂的彩绘。“没想到大学里还有这么浪漫的地方”,徐先生说,“这比很多网红景点更有意思。”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小学生跟随讲解员走进中医药世界;武汉大学老斋舍的“百步梯”上,游客数着台阶重走名人足迹;有“森林大学”美誉的华中科技大学里,家长与孩子骑着单车领略科技名校风采……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校园,通过开放共享的方式,促进了校园文化与旅游体验的融合,丰富了暑期旅游市场。
优化参观服务
“终于到我心心念念的高校参观了,抽签预约到的,还算比较顺利吧。”7月10日上午,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李佳蕊,用身份证很快在清华大学西门完成了入校核验。今年暑期,全国多所高校推出一系列开放新举措,让校园参观体验全面升级。
记者了解到,今年清华、北大等高校实行“抽签+即时”双轨预约制,工作日最多可提前2天或1天预约,周末及节假日最多可提前8天或7天预约。清华大学举办“志愿一夏”校园志愿讲解活动,志愿者主要由清华在校生组成,在校园开放日期间分批次开展讲解活动,为参观者讲解校园风物、讲述清华故事,打造校园“实景课堂”。
“向左转,再往前走50米就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了。”在清华大学校园内,河南游客林瑞鹏正跟着内置交互式校园地图寻找景点。记者了解到,今年清华大学的“参观清华”小程序全面升级“校园导览” 服务,访客可通过线上地图深度了解校园文化与历史底蕴。同时,小程序具备精准导航功能,访客可根据个人行程规划,一键导航至目标地点。
更贴心的是,部分高校为即将入学的新生开设绿色通道。例如,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准大学生可凭借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进校参观。这让不少家长感慨:“提前感受学术氛围,比任何招生宣传都有说服力。”
不仅是高校校园参观,一些高校的博物馆、航天馆等也深受游客青睐。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来自山西的科技爱好者张先生近距离观摩了长征系列火箭模型。“提前4天在公众号上约好了,还是很方便的。”张先生说。
同时,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推出高校博物馆“京彩”暑期主题活动。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2所高校的43家高校博物馆7月10日起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在华南农业大学,家长带着孩子乘坐紫荆小巴,沿着校园推出的历史文化路线、校园风光路线参观游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博物馆内,青少年游客化身色彩魔术师,绘制出层次丰富的色彩肌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里陈列了不少动植物样本,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态知识的同时,感受生物多样性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魅力……各大高校因地制宜,暑期高校游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高校开放参观不仅是打开校门,更是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陈辉认为,“这种开放既让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高校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又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实现了大学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规范游览秩序
高校开放参观预约火爆,部分兜售“名校门票”的“黄牛”又露头,引发热议。
同时,记者梳理了解到,为了避免开放高校参观扰乱校园秩序,各高校调整了开放程度,比如,周一为休整日,不对外开放,仅接受单位团体预约参观,仅接待非商业研学团体,要求提前3天电话预约等,同时,还在保障留校师生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上下足了功夫。
记者在北京部分高校采访时也发现,游客可以参观的区域并不包括教学区域和学生宿舍,学校在教学楼前还设置有“教学区域,谢绝参观”的指示牌。校园内的共享单车停放整齐,随处可见保安人员来往巡逻,引导游客有序参观。餐厅里为游客安排了可手机支付的购餐区,文创商店里也有工作人员引导疏解秩序。不少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参观后的感受:“校园很大,值得一逛,希望有机会再来!”
对于部分高校暑期开放期间仍面临的“黄牛”抢占名额、游客暑期参观时扰乱校园秩序等问题,湖北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军认为,因为游客需求的空间与季节集中,高校参观名额有限,难以满足需求,给了“黄牛”可乘之机。刘军建议:“各高校可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沉浸式体验的线上校园,满足部分需求;学习借鉴一些博物馆的做法,用技术手段防止‘黄牛’倒票;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游客参观行为,高校也可依托人证核验系统等方式,建立游客信用档案,促使游客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
原题:《高校开放参观更用心 游客研学打卡热情高》
编辑:宋雨秋
审核:邓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