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西南民族大学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在航空港校区举行2025年重走汉藏羌彝走廊大型学术考察活动启动仪式。会议邀请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汉藏羌彝走廊学术共同体”共建单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相关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学校党委书记张宁,副校长周洪波,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胜韬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研究团队师生代表,以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杨胜韬主持。
张宁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包容性相结合,决定了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汉藏羌彝走廊既是文明互鉴的千年通道,更是民族团结的时代见证。此次考察活动聚焦经典田野回访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通过重走老一辈民族学家在抗战时期开展田野调查的经典线路,让同学们在田野回访、学术追踪、比较研究中感悟前辈学者学术报国的赤诚忠心;同时,聚焦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汉藏羌彝走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路径等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田野开展现状调查,以专业所学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他鼓励考察团师生,扎根田野、相互协作、深入调查,为加快构建中国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快形成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李雪峰在致辞中表示,西南民族大学以实际行动扛起学术责任,联动多所高校,汇聚多学科力量,持续举办重走汉藏羌彝走廊大型学术考察活动,用脚步丈量走廊,以实践发掘真知。希望各方以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走廊为学术载体,引导研究方向,凝聚学术共识,以扎实的田野调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民族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李锦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民族走廊研究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与机遇,此次活动正是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展现了西南民族大学的责任与关切。相信在“汉藏羌彝走廊学术共同体”各机构的通力合作下,一定能够从学理上回答“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民族走廊地区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为民族走廊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加学术考察活动的教师代表、学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中奎教授,学生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赵健桦博士生作了发言。
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领导同志、校领导及“汉藏羌彝走廊学术共同体”共建单位相关同志为考察队伍授旗。
据悉,学校近年重走汉藏羌彝走廊大型学术考察活动,每年组织全国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深入汉藏羌彝走廊地区开展学术考察。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青海省社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名师生,组成两支队伍分赴西昌-攀枝花及川西北地区聚焦“经典田野回访与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安宁河谷经典田野回访、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川西北学术传承、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学术考察,旨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