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近日,南京江北医院的急诊中心接诊了一位成年男性,因意外不慎从高处坠落,一根直径3厘米的钢筋从其会阴部贯穿盆腔、腹腔、胸腔直至右侧腋下,生命岌岌可危。
通过多部门紧密协作,历经近5小时惊心动魄的手术,最终安全、成功地将这枚贯穿体内的“金刚杵”移除。目前,患者已由重症监护室(ICU)转入外科病房。
意外突至,生命通道即刻开启
7月的一天深夜,张先生(化姓)不幸从高空坠落,被地面竖立的螺纹钢筋贯穿身体,午夜12点左右被紧急送入南京江北医院急诊中心。
患者送入急诊中心时,见被锯断的钢筋裸露体外
急诊医生接诊后,只见患者臀部附近露出一根长约15厘米,直径约3公分的钢筋。当即启动创伤应急机制,迅速开通静脉通路、实施心电监护、快速补液稳定血压,伤者被快速送至急诊中心CT室进行全身扫描。影像显示,钢筋已贯穿盆腔、腹腔至胸腔,伤情凶险至极。急诊中心同步为患者实施深静脉穿刺置管,为输血、输液建立大流量通道。此时,医疗、护理、行政、院领导四大总值班接到汇报,迅速组织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创伤外科、ICU等科室进行多学科MDT紧急会诊。
CT 2D、3D重建显示钢筋穿透盆腔、腹腔、胸腔
多科深夜集结,“先止血、后修补”
多学科协作的“集结号”紧急吹响!普外科值班医生于宽勇向嵇振岭院长汇报最新伤情,院长指示立即准备手术,医务部第一时间调度,手术团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理人员迅速到位,麻醉科顾仕贤主任及团队很快气道插管,实施全麻。心胸外科医生提前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以观察血气胸情况。考虑到有伤及大血管可能,新加盟的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待命。输血科、ICU等科室也同步做好相应准备。
夜深人静的手术室灯火通明,监护仪的滴滴声、呼吸机的呼啦声显得格外清晰。“钢筋的位置靠近腹部大血管和肝门部,钢筋可能暂时压住出血点,如果贸然将钢筋拔除,可能导致灾难性大出血。”参加抢救的医生低声讨论着手术要点,大家个个神经紧绷、沉着应对。手术团队是嵇振岭教授、刘宗航副主任、强光辉副主任、以及于宽勇主治医生,台上台下,井然有序,配合默契。探查发现这根近3公分粗的螺纹钢筋从会阴部刺入,经过盆腔穿透乙状结肠,紧贴腹部主动脉右侧挤压下腔静脉和髂血管,从后腹膜处穿过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直达肝门右侧,在胆囊右侧进入肝脏,从肝脏膈面穿出,再穿透膈肌进入胸腔,直达右侧腋下。
CT 2D、3D重建显示钢筋穿透盆腔、腹腔、胸腔
患者伤情明确:会阴部盆腔穿透伤、乙状结肠穿透伤、小肠系膜穿透伤、横结肠系膜穿透伤、肝脏穿透伤、膈肌穿透伤、胸廓穿透伤等多重致命损伤。
复杂的胸腹腔穿透伤没有固定的术式,但是要根据“先止血、后修补”的原则进行处理,嵇教授向助手传授经验。首先要冲洗、吸引漏出的粪便以减少污染,再将破损的肠管缝合防止进一步污染。然后是对钢筋可能累及的致命部位——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血管和肝门等关键部位进行精细的解剖分离,确认这根钢筋是否损伤了大血管。
五小时手术,厘毫之间抢回生机
手术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安全移除这根“夺命钢筋”。急诊中心副主任徐士刚负责钢筋的拔除,他双手握住“金刚杵”, 根据台上嵇院长的指令,每次旋转、后退只能是毫米级,不能超过厘米级!因为这根钢筋有螺纹,粗暴的拔出就会带出嵌入的组织,造成再次损伤。
大约四、五十分钟后,这根钢筋被安全、成功地移除。这块顽石终于平安落地,手术团队如释负重,手术室内顿时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气氛。
接下来,台上精准无误的进行止血、清创、修复、引流和冲洗:肝脏修补术,膈肌修补术,肠系膜修补术,乙状结肠造口术,腹腔盆腔双套管置管引流术……台下紧张有序的施行经食管心脏超声、快速加压输血、术中血气检测等等。这些高度紧张却井然有序的操作,仿佛是一支保卫生命的协奏曲。
手术过程,台上台下默契配合
一根长80公分,直径约3公分的钢筋被顺利取出
凌晨6点左右,近5小时的复杂困难手术顺利结束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关键的第一关过了”,经过在重症监护室(ICU)14天的监护治疗,张先生于近日顺利撤下呼吸机,拔除引流管,平安渡过了休克关、原发伤处理关,脏器功能衰竭关、感染关转到了普外一普通病房。
“这是一次对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全面检验,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南京江北医院,就要勇于承担这样的重任”,嵇院长术后总结道。“从急诊中心快速响应,到各科骨干星夜驰援,体现的是一个医院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成员都至关重要。 伤情贯穿三腔,涉及多系统致命损伤,取出钢筋就像‘拆弹’,容不得丝毫差错”,医务部主任刘宗航感慨而谈。“没有嵇院长坐镇,患者可能生命垂危”,参加手术的普外科副主任强光辉博士有深切的体会。
通讯员 肖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