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医生,我的手疼得厉害!”7月21日下午,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连云港市涉外医院)骨科成功救治一名来自埃及的外籍患者,以专业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涉外医疗服务再添温暖注脚。
护士长宋小芳与患者合影留念
护士长宋小芳通过翻译软件与患者交流
医生通过翻译软件询问患者术后情况
患者一小时前在船上干活时被重物挤伤,左手环、小指疼痛、出血,不敢活动,遂来市立东方医院就诊。患者经历着手指骨折的剧痛,又面临着语言不通、举目无亲的双重困境,市立东方医院迅速启动涉外医疗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从多语种接诊、国际诊疗标准对接,到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医院全程以高效、精准的服务保障患者康复。
在骨科主任韩成相的统筹下,翻译软件成临时沟通桥梁,医护团队细致查体,快速完成病情评估。立即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指开放性骨折清创术+指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肌腱修补术+指神经缝合术,术程顺利。
管床护士为患者行耳穴埋籽止痛
护理员在照顾埃及患者
患者与他的护理员拍照留念
骨科韩成相主任及管床医生次日查房,通过翻译软件询问患者术后情况。“在这里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照顾,医疗技术和服务都让我非常安心。”该患者如是说。
为了缓解术后疼痛,管床护士为患者行耳穴埋籽,通过贴压王不留行籽,对耳穴施加持续按压,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从而缓解疼痛,疏通经络等作用。自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根据市卫健委《关于开展住院4N服务工作的通知》推行“无陪护”病房以来,十二病区骨科病房在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定了相应方案。在术后,骨科护士长宋小方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员,协助其生活护理。出院时,患者与他的护理员拍照留念。
护士长给患者备好术后护理宣教单并译成阿拉伯语
埃及患者伤情诊断
医生通过翻译软件询问患者术后情况
听不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温暖,面对该外籍患者不懂英文,更不懂中文,术后疾病及饮食宣教只能依靠翻译软件进行阿拉伯语沟通,由于外籍患者的船在术后第二日即会离开连云港,在医院不能完成全程治疗,护士长宋小方提前给患者准备好术后护理宣教单并翻译成阿拉伯语,患者表示非常感谢!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正锚定 “一带一路” 交汇点强支点城市的目标定位,持续拓展东西双向开放的新领域与新空间。在此进程中,面对前来就医的外籍患者,连云港市立东方医院以专业扎实的医疗技术与细致暖心的服务保障,为他们筑起健康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开放城市的医者担当。
此次救治埃及患者,正是医院践行“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接诊到康复的全过程,既体现了中国医疗技术的实力,更传递了不同文明间互助友爱的温情,为连云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国际合作增添了温暖底色。未来,市立东方医院将继续提升涉外医疗服务能力,以更专业的诊疗、更贴心的服务,为往来连云港的国际友人保驾护航,让“健康丝绸之路”在东方桥头堡绽放更多光彩。
通讯员 张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