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象文娱
#浮选槽格栅板设计是否做过压力测试#【刚开完安全会就死6人,安全管理岂能沦为喊口号|大象评论】#浮选槽安全管理应落实到每颗螺丝上#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没有彩排。据报道,7月23日,内蒙古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悲剧。东北大学六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在参观浮选工艺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最终全部溺亡,一名年轻老师受伤。浮选槽是浮选设备中用来实现浮选过程的槽体容器。浮选槽内的矿浆,远非普通清水,而是由磨碎的矿石、水和化学药剂混合而成,密度高、黏性强,含有重金属离子和腐蚀性药剂,温度可能高达几十摄氏度。人掉进去就像掉进泥石流,动不了,会往下沉,而且里面的化学成分对人体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再加上机械伤害和高温的叠加效应,这六名大学生死亡过程可能极为迅速且痛苦。
格栅板作为防护设施,本应是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这道防线却因“脱落”而失效。事故中,七人(六名学生和一名老师)站在格栅板上,板子不堪重负崩塌。这不禁让人质疑:格栅板的设计承重是否合理?
令人震惊的是,此次出事的格栅板,是不久前刚刚更换过的。“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官微今年2月发布的一篇文章称,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选矿部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开展车间内部自检自查和安全培训,切实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消除现场安全隐患。这哪是消除了安全隐患,分明是“消除”了6名大学生。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事故发生前十来天,7月11日,中国黄金内蒙古矿业刚刚召开了上半年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会议特别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起事故的另一个焦点,是高校实习活动的安全管理。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大二到大四都会组织多次实习,深入矿山和选矿厂。受访学生透露,事发选矿厂的浮选车间平时人手较少,实习期间学生和老师人数甚至超过员工。这种参观模式,是否考虑过现场的安全承载能力?格栅板的设计是否为多人同时站立做过压力测试?带队老师是否接受过足够的安全培训?这些问题,说明高校与企业之间在实习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脱节。高校在组织实习时,是否对企业的安全资质进行了充分评估?企业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和培训? #6名大学生溺亡涉事选矿厂画面曝光#
上一篇:北方稀土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