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药品价格直接影响群众的看病费用,药品的价格治理也是群众关心的话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国家医保局支持鼓励医药创新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决定价格的改革方向,尊重企业自主定价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升药品价格治理能力,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介绍“十四五”时期深化医保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发言。
施子海介绍,在深化药品价格治理过程,国家医保局采取了四方面措施。首先是组织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10批药品集采,覆盖了435种药品;地方也相继开展了省级和省际联盟集采,形成了协同补充的工作格局。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行业秩序逐步规范,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促进群众用药质量和可及性的整体提升。近期,第11批集采工作已经启动。
同时,实施挂网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在全面提升药品数据质量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都相同的“四同”药品价格治理,规范了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启动了同通用名、同厂牌、同规格“三同”注射剂价格治理,处置因包装数量等形成的不公平价格问题。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正在建设中,全量汇总展示各地挂网价格信息,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推动各地持续纠治不合理的挂网高价。
此外,滚动推进医药价格风险处置。针对日常监测、部门移交问题线索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异常药品,通过价格核查、价格约谈、公开问询、信用评价等措施,督促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压缩流通环节过高加价,降低虚高价格。目前已经推进了8批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督促566家企业调整了726个药品品规的价格。
开展零售药店线上线下价格比较。国家医保局指导全国31个省份上线定点药店公开比价小程序,方便群众选择价格适宜的药店。通过“上网店、比药价”行动,引导平台挂网价格趋于合理。针对定点药店在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对医保和非医保结算方式定价不同问题,督促近20万家定点药店完成整改。
“我们愿与社会各方共同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宜的药品。”施子海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